太空夢的代價太昂貴

太空夢的代價太昂貴

「偉大祖國的榮耀」是本月十七日人民日報的社論標題,內容當然是歌頌中國首次載人上太空的功德,全國很多大城市的中國人亦紛紛上街慶祝,香港亦有二千人上街遊行,這是繼北京成功申辦奧運後另一個將民族自信心沸騰到頂點的時刻。可是當中國人上太空風光燦爛的背後,有否人去深思中國太空夢的代價和目的?今天的神舟五號,明天更多的神舟系列成功上天空,但不代表大部份中國人現在和將來的生活質素都朝向太空邁進。
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有人高喊:「要核子,不要褲子」;數十年間中國大陸在一片貧窮飢餓聲中先後成功研製火箭、核子和衞星等先進科技。今天成功完成太空夢的同時雖然有很多中國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但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有很多同胞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間。根據官方保守的數字統計國內目前有五千萬兒童失學,而能夠上學的,不少校舍設備簡陋,連文具也依賴外間捐助。此外文盲在國內的數目亦相當嚴重,每十個人之中有一個人是文盲。文盲隨着年齡的長大已完全失去接受教育的權利,經濟開放改革,文盲的下崗工人,生活更是慘不忍睹。在鄉村或城市找不到工作的少女,被騙到香港或國外賣淫,這正是中國政府教育政策羞辱的最佳例證。

面子問題最重要
對中共領導人來說,中國人上太空可以凝聚民心,激發民族興奮,又可以使民眾對原先改革的不滿,變得容忍。同時,神舟五號升空的另一個意義是中國的軍事發展即將進入新紀元。過去,太空競賽只有美、俄兩國爭霸,如今俄羅斯已今非昔比,經濟改革當前,太空甚至連軍事的開支都有減無增,而中國日後投放在太空的資源卻必定可繼續大增,再過一段日子,中國大有機會取代俄羅斯的太空地位。
事實上,北京決心要把中國人推上太空,「面子」問題最為重要,花費多少不成問題,反正中國人的民族情緒多年被抑壓,再加上中共多年來的思想洗腦,不少大陸人民感到光宗耀祖。不過,儘管有中國人如何興奮,但仍然有中國人對中國政府忽視民生問題感到不滿,以下是一個國內網友的留言:「一邊是號稱和美蘇並駕齊驅的航天技術,另一邊是讓老百姓捐錢支持小學教育;一邊是歌功頌德、太平盛世,另一邊是他媽的我連醫療保險都沒有」。

林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