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晚深宵看粵語陳片,竟然聽到「撻朵」。原來「撻朵」是個歷史名詞,並非現代行走江湖用語。
那戲喚《金較剪》,當然是一犀利武器,即是攤開手板向天發射白影一閃便所向披靡。使用者乃武藝高強劫富濟貧的大俠,奸官聞之喪膽,百姓敬若神明。
主角雖有曹達華、于素秋、蕭芳芳,皆獨當一面,但因老闆娘是余麗珍,「金較剪」非她莫屬。人人假冒英名,連西瓜刨,也首度脫去小二裝披上俠士袍來冒充。當被識破,他又回復傻戇口吃:「我見……金較剪個朵……咁響,咪撻……佢朵囉!」
聽了一時間不知身在何年何月?
當時的「朵」,是甚麼意思?一朵花,一朵雲,是量詞「朵頤」滿足食慾。同音字「垛」,其實較貼近,它是「累積而成之土堆」,那麼應與「埋堆」、「同一陣線、同一字頭、同屬一黨」有關。
「撻」非得用力運勁造成聲響。「撻朵」目的,不外狐假虎威,臉上貼金,逢凶化吉,得到好處。西瓜刨撻「金較剪」之朵,顯然比超速拒抄牌的「董建華表弟」,更為政治正確,伶俐聰明。最跟紅頂白,自是「楊利偉同學?同鄉?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