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跨越前後三個世紀、見證中國、亞洲及世界百年盛衰巨變的蔣宋美齡女士昨天在美國紐約逝世,終年一百零六歲。
若果只把蔣宋美齡女士稱為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其實並不足以反映她所承受的歷史經驗與歷練,或許更準確的說法是她本身就是一部活脫脫的歷史。事實上近百年來很多重大的歷史轉折特別是跟中國有關的歷史轉折,都可看到她的影子、都可看到她的足迹、都可看到她的影響。
例如震動中外的西安事變,蔣宋美齡女士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要不是她積極斡旋營救,讓蔣介石安然脫險、讓國共兩黨同意合作,恐怕中國往後的歷史也得改寫了。
不過,蔣宋美齡女士最讓人印象深刻、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她的外交手腕、還是她爭取外國朝野支持的能力。她這方面的能力、這方面的表現不單在以往的中國難有人及得上,即使現時海峽兩岸的領袖及外交官也找不到類似的外交「能手」。
就以二次大戰時爭取美國的支持為例,誰都知道美國及盟國一直把歐洲視為二次大戰的主戰場、把擊敗德國視為首要的任務,日本只是較次要的目標;而協助中國抗擊日本更不是甚麼優先的目標。
為了爭取美國更積極的支持、為了爭取美國提供更多軍事援助包括供應軍用飛機及戰鬥機,蔣宋美齡女士不僅利用她的魅力及外交手腕積極爭取駐中國的美國官員的支持,更藉一九四三年訪問美國的機會大力游說美國朝野。
當她應邀到國會發表演說時,她並沒有花甚麼篇幅數說中國的苦況,也沒有花甚麼篇幅抱怨中國長期孤軍奮戰;相反,她說的是自己跟美國的密切聯繫、她說的是中國跟美國站在同一戰線上、她說的是中國政府認同羅斯福總統提出的「四個自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她的原話是這樣的"Ibelieve,however,thatitisnotIwhoamcominghome;IfeelthatiftheChinesepeoplecouldspeaktoyouinyourowntongue,orifyoucouldunderstandourtongue,theywouldtellyouthatbasicallyandfundamentallywearefightingforthesamecause;thatwehaveidentifyofideals;thatthe‘fourfreedoms’,whichyourPresidentproclaimedtotheworld..."
這樣的一番話不僅強調了美國跟中國的盟友關係,更充份掌握美國的政治氣候、情緒及理念;結果國會議員固然掌聲雷動、起立鼓掌長達四分鐘也不停止;收聽廣播的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印象也大為改善。
正是由於蔣宋美齡女士成功打動美國朝野,才令美國政府在不太情願的情況下大量增加對中國的軍事援助,包括提供更多軍機等。像這樣知己知彼、充份了解他國國情再進行游說的外交手腕及能力,不是非常難得、非常罕有嗎?
當然,單靠外交手腕及能力不足以扭轉大局,蔣宋美齡女士的政治生涯及能量既然跟蔣介石及國民黨政府連在一起,當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偏安一隅的時候,蔣宋美齡女士施展外交手腕及能力的空間便大大縮減,她在國際舞台的光芒也逐漸減退。
儘管是這樣,蔣宋美齡女士在抗日戰爭時所展現的外交手腕、魅力及所取得的成果依然讓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