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演變快,人人各有各忙,家庭關係日見疏離,時有老人家或智障兒童失蹤的報道,但隨着科技進步,利用流動通訊的定位服務,便可監測這些需要細心保護的一群,減低意外發生。
由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資助逾600萬元的「手機定位系統」計劃,由香港無線科技商會、生產力促進局、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共同開發。
經過1年多時間,終於在今年9月完成了定位系統平台初步標準。生產力促進局首席顧問張梓昌介紹,有關研究仍繼續至明年9月,未來1年的工作主要是尋求與手機商合作,取得手機的程式資料,將有關定位系統軟件下載入手機內。
雖然手機定位技術在歐美等國家已推行了2、3年,更有投資者曾將技術引入香港。但由於香港地理環境獨特,多山面海、高廈林立,效果欠佳,例如將中環地點誤以為尖沙嘴,只因系統未能辨別維多利亞港。
即使採用環球衞星定位系統也有不足之處,於天橋橫貫的地方,會阻礙訊息接收。
他表示,由本港研發的系統,是針對香港獨有的地理環境而制訂,並以GSM流動電話基建設施,及將面世的3G網絡為基礎,毋須另行增設新的基建設施,系統定位誤差50米,較具成本效益。
他又認為,該系統有利於多個行業發展,特別是物流及位置定向應用軟件開發,具體用途見於車隊及營業隊伍管理、資產甚至個人位置追蹤等。目前,全球定位系統服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市場規模只有數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