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 羅致光
日前立法會內會通過成立專職委員會,調查政府與醫院管理局對沙士爆發的處理手法,藉此審視政府與醫管局及其決策及管理人員在事件中的表現及須承擔的責任,議案將再提交大會投票,若獲通過,調查工作約在十一月展開。
在這之前,特首委任的專家委員會,以及由法律界人士夏佳理出任主席的醫管局檢討委員會已先後公布了兩份調查報告。那為甚麼立法會還要另成立委員會調查事件?或許有人認為立法會進行調查的主要目的,便是要「沙士」事件的主要人員「人頭落地」,如「主帥」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或是特首董建華,這不盡然。承擔責任,不一定便是人頭落地,而是要評估所犯錯誤的程度才作出量刑。
立法會的調查重點之一在於調查春夏期間「沙士」在社區爆發,其中「人」的因素,以補正專家委員會「對事不對人」的不足。專家報告不乏值得借鑑之處,尤其提出四十六項建議以改善本港對抗疫症的能力,專家報告亦初步識別「沙士」事件的始末,以及主要社會議題,有助立法會進一步進行調查工作。然而,由於其主要職責在檢討及研究制度上的紕漏,找出改進建議,因此對體系內負責人員在履行其職責時的具體表現,並沒深究。但主要人員的個別表現,對整個體系的運作及表現同樣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若這些人員在處理「沙士」的過程中有失當之處,便須加以指正,向因「沙士」而死者和所有受影響的人士,作一個完整的交代。
醫管局的檢討報告雖較直接地指出政府部門在處理「沙士」期間的不當,如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在防止疫症在社區蔓延時的延誤;衞生署在追查淘大源頭病人時的漏失等。但只能由醫管局的考慮角度出發,受職權範圍所限,無權全面檢視各決策層面在處理整個疫症的工作,如特首、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在決策過程中是否有不當之處,以致衞生署等部門對檢討報告的指摘深表不平。
立法會成立專職委員會,可補足以上二份報告的不足,調查對事亦對人,調查範疇涵蓋醫院管理局及所有政府部門,且有權傳召相關人士進行聆訊。專職委員會且包括不同政黨、不同界別人士,有較全面角度,因此委員會應可完整地透視整件事的始末。若各負責官員有失職之處,應基於問責精神,受到懲處;若無犯錯,則調查澄清了事實真相,可還他們一個清白。當然,立法會議員在處理是項調查工作時,不但要公正,在過程中更要令巿民信納其公正性。
專家及醫管局的委員會雖廣泛諮詢及會見不同團體,但會議過程閉門進行,影響了其公信力。相反,立法會專職委員會的會議過程基本上公開;關心事件的人士,包括在沙士疫潮中喪生人士的親友,或病者本身有機會緊密跟進。透過傳媒報道,亦可加強公眾的監察,委員會的高透明度讓市民充份了解事件,對減少公眾對當局的不滿及猜疑不無好處。
總括而言,立法會成立專職委員會重新調查「沙士」事件,並非旨在要個別官員「人頭落地」,而在公開、公正、公平及透明的機制下,了解事實真相及有關人員表現,以落實高官問責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