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評理財哲學 較梁錦松溫和<br>唐英年:擬發債為港珠澳大橋融資

自評理財哲學 較梁錦松溫和
唐英年:擬發債為港珠澳大橋融資

【本報記者北京報道】特區政府面對龐大財赤,外界一直擔心政府如何融資興建多項以百億計的基建工程,包括中央拍板通過的港珠澳大橋。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日在北京表明,政府會考慮透過發債為這項龐大基建工程籌集資金,同時也會繼續研究把幾條收費隧道證券化。

正在北京訪問的唐英年,昨晨出席第七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的開幕禮,中午和晚上則分別與北京市政府領導和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會面。

研究更好運用儲備
對外國評級機構批評唐英年的財政預算案「預告篇」,沒有提出解決財赤的具體方法,唐英年昨日與記者見面時揚言,早已預料到外界的反應,但他是刻意含糊部份問題的答案,希望抱開放態度聽意見。但他強調即使面對龐大財赤,都不會透過發債填補經常性開支,因為這變相等於「碌卡度日」,他只會研究更好地運用儲備去解決問題。
至於外界擔心香港的財政儲備到08/09年滅赤後會用光,唐英年則指他仍在聽取各界意見,應該預留多少儲備給第三屆特區政府,若屆時的儲備與理想有差別,應透過發債、加稅或是節流去填補,仍有待各界人士給予意見。
非經常性開支方面,唐英年則指針對有經濟效益但無實際收入的基建項目,以發債融資是可取的做法,以每年近三百億元基建投資來說,如果有其中一百億元投資在有經濟效益的項目,就可以為這些項目發債,發債也毋須與單一項目掛鈎。

西部通道有利香港
他說:「港珠澳大橋係絕對有經濟效益嘅project(項目),可以考慮(發債)。」他又指西部通道可加強珠三角的人流物流,對香港也有經濟效益。至於有實際收入的項目,他則指政府會繼續把收費隧道和橋樑的收入證券化。
唐英年又首次評論他本人與前任財爺梁錦松理財哲學的分別,他認為每位財政司司長都不一定要有一套全新的理財哲學,事實上大部份港人的理財哲學都很接近,即使是一個小家庭,一個月用錢多了,下個月也會少去飲茶省着用,而他對比梁錦松的做法是「比較上溫和」。

視乎發債利率方式
代表工程界的立法會議員何鍾泰認為,大型基建項目以BOT,即「建造、營運及移交」方式,或以發債方式來興建,兩者原則上均屬可行,而兩者的好處都是港府在財赤下毋須動用儲備,至於哪一方式較有利,則要視乎發債的利率及方式,或BOT的條款細節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