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強調,發展商申請將土地改變用途一般需時6至7年,故不會在短期內影響樓市供應,以其手頭資料顯示,發展商目前獲准改變用途的土地可供發展的單位只有數千個。
立法會昨日舉行會議,討論政府的深化樓市措施。有議員質疑政府在停止賣地期間,仍與發展商協議更改土地用途的方式有欠妥善。孫明揚回應指出,目前容許發展商申請將農地改變用途,必須配合整體規劃發展,亦有助推動新界區發展。
他又表示,改變土地用途要向城規會申請,並要補地價等,由申請至物業落成一般需時6至7年,不會立刻影響市場。他手頭資料顯示,獲准改變用途的土地,可建單位只有數千個,況且,近年發展商申請改變用途的個案亦有減少趨勢。不過,議員不滿其答覆,要求孫明揚以書面形式提供更詳盡資料。
港府本月中公布深化穩定樓市措施,除了協調及推遲兩鐵沿線約6萬個住宅單位供應外,在恢復明年1月起「勾地」時,也強調列入新「勾地表」的地皮種類及數目,將顧及對市場造成衝擊及庫房收入的影響。
另外,孫明揚亦重申,港府無意調低印花稅,因印花稅只佔樓價的一少部份,對買家影響不大,而有關稅收亦是政府稅收來源之一。
另方面,房委會上周邀請發展商將兩幢大廈改作旅館或類似用途表達意向,一直盛傳有興趣購入居屋貨尾的中房集團昨首度表態。該公司指出,有興趣參與該計劃,並研究將目前本港空置居屋及其他房屋單位,用作供內地居民來港時住宿的「分時度假」計劃,預料短期內會向房委會呈交興趣表達書。
所謂分時度假計劃,是以分時段的房屋使用權為單位,出售給購買者,供他們在指定時段內到港作短暫旅遊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