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有錢人是不是不用理財呢?」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問題的定義。
香港人對理財的概念,往往只局限於投資。但理財真正的定義,其實牽涉很廣,除了投資,稅務安排、融資借貸、保障計劃等,都是理財的一部份。因此,只要一個人有上述的需要,也即代表需要理財。故此,有錢人是否需要理財,答案不言而喻。
另外,某程度上理財是將資金運用得更加得宜,令財富有效地增值。因此,有錢只不過是有充足的「彈藥」作為理財資源,並非代表不用理財。舉例說,某君把三千萬現金放在定期存款收息。表面看來,他好像沒有理財,但實際上,他是選擇風險最低的投資工具來滾存生息。由此可見,不論是哪一個階層都有理財需要,只不過是大家用的工具與方法不同而已。
既然每個人都有理財的需要,為甚麼普遍人會誤解有錢人不用理財呢?依我所見,可歸納為三大原因。第一、一般人還未弄清楚理財的概念;第二、從業員並不大了解這個市場(Targetmarket)的需要。以為理財計劃,大方向都離不開幫助客戶達到置業、結婚、子女教育、退休保障等目標。然而,若從上述層面入手,「有錢人」似乎沒有理財的迫切性。;第三、不少客人對產品結構認識不多,以為「保險」就是「保險」,「基金」就是「基金」。其實不少產品放在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效果。就以遺產稅安排為例,目前香港法例規定,大凡身故者擁有750萬以上的資產,承繼人都要先繳付資產值5%-15%不等的遺產稅。透過成立信託人基金管理遺產事項,成本會較為高昂。由於保險金本身不會納入遺產範圍內,於是有需要者其實可透過保險作遺產稅的安排。
由此可見,「有錢人」也需有效地理財,問題是有關產品是否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