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可憐的上海記者 - 伍東

盡論中國:可憐的上海記者 - 伍東

曾幾何時,上海是國內外傳媒的寵兒,浦東的發展更是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隨着江澤民光環的褪色,上海似乎也黯然失色,其負面新聞充斥內地傳媒、網站,市政府為此在今年六月設立新聞發言人,每兩周舉行一次記者會,希望藉此平息傳媒上的烽煙。
當外地的記者以幾近幸災樂禍的心情,報道上海首富周正毅被捕事件時,上海的傳媒卻出奇地冷淡,只是重複新聞發言人的制式講話,連境外相熟同行私下查詢時,他們也守口如瓶。

對周正毅案出奇冷淡
不過,仍有上海的朋友譏諷地說,周正毅在獄中相當合作。這種合作,並不是坦白供述他如何與當地官員的勾結,反而是迴避這類問題。顯然,周正毅明白或者得到暗示,他如果企圖將當地的大官拉落水,說不定不僅不能如願,反而只會要了他的小命。
結果,周正毅只被控涉嫌虛報註冊資本罪和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上海市新聞發言人強調,周案和房地產業並無聯繫。說白了,官方強調的是,周案並沒有官商勾結的問題,內地網民因此在《人民日報》網站上留言挖苦說:「既然沒有行賄者,哪來的受賄者?」
實際上,上海記者的冷淡,令人生路不熟、言語不通的外地記者無法揭開周正毅事件的真相。這種冷淡,一方面是怯於當局的禁令,另一方面則是上海人的劣根性使然。
上海人有句口頭禪:「關我啥事體(關我乜事)?」這是上海人膽小怕事、凡事置身事外的典型表現。而上海的記者,幾乎清一色是上海人。當地兩大報業集團(解放日報集團、文匯新民集團)的記者逾千人,多數資深記者每月收入已逾一萬元,但可憐他們仍難除舊習氣,不能堂堂正正地承擔起記者的社會道義。

正義的傳媒已跛了腳
此時此地,不禁令人想起文學家林語堂七十年前對上海報章的批判。一九三○年代,他在《上海之歌》中說:「想到你失了忠厚的平民與失了書香的學子﹔也想到你失了言權的報章與失了民性的民族。」
這不僅是上海傳媒的悲哀,也是上海的悲哀。當上海自以為可以傲視亞洲、挑戰倫敦、紐約的時候,本應維護公平、正義的傳媒已經跛了腳,甚至失去了公開資訊的功能。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