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任近三個月的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日首次闡述其理財哲學及公共財政計劃,不但將上任司長梁錦松定下的滅赤目標推遲兩年,更宣布因不少議員及市民反對,擱置開徵原可為庫房帶來十億元收入的邊境建設稅;即使將會研究開徵商品及服務稅(銷售稅),也承諾不會在通縮的環境下推行。 記者:陳沛敏、尹彥超
唐英年昨午向立法會宣讀可視為其預算案「預告篇」的《香港經濟及公共財政管理》。他指出,受沙士爆發及通縮惡化等影響,今年政府的收入將可能少於原來的預測,本年度預算案公布的一百四十億元開源計劃中,至今已成功推行了大部份措施,每年可為庫房帶來近一百三十億元收入,但餘下可帶來十億元收入邊境建設稅,卻決定擱置。
他解釋,經與議員及有關人士商討,明白現階段公眾仍未接受開徵邊境建設稅,因此決定不會在這個時候實施。但他強調,內地沒有就實施邊境建設稅給特區政府壓力,政府仍認為開徵邊境建設稅背後的原則恰當,以不同方式離境的旅客,都應分擔改善設施及服務的費用。
對於討論多時的銷售稅,唐英年承認政府需要更廣闊、可觀和穩定的收入來源,開徵這類消費稅是解決政府收入不穩定的「合理而公平」的做法,政府已成立內部委員會研究細節,並會在他明年公布的預算案中作詳細報告,但他承諾,不會在通縮的環境下開徵此稅,只會在經濟穩健及有增長的情況下引入,並會努力與各界謀求共識。
至於打工階層最關心的薪俸稅,根據梁錦松的預算案,要分階段調升至98/99年寬減前的水平,唐英年在記者會上沒有正面回應會否進一步增加薪俸稅,但表示明白中產階層的稅務負擔非常大;他即將展開預算案的諮詢工作,也預計會收到不少有關稅收的意見,他將在明年預算案中交代。
他強調,是否存在加稅壓力,視乎未來政府的經營收入,是否能達到由本年度的一千五百五十億元,逐步增至08/09年度的二千億元「嗰條線」。他說,若屆時收入比預期高,他便可作「美麗的選擇」,寬減稅項。
唐英年指出,過去一、兩個月經濟氣氛明顯好轉,近期港元強勢、恒指上升,失業率回落,負資產業主數目下降至十萬以下等種種迹象,令他對香港經濟「已走出谷底、漸露曙光」感到審慎樂觀。他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由較早前預測的百分之二調升至百分之三;中期增長提高半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三點五。
唐英年形容,其理財哲學是信奉自由市場,相信政府應盡量減少在經濟體系的不必要參與,實踐「大市場、小政府」的發展方向。他特別提出,必須確保政策明確穩定,讓商界可根據政策作出長遠商業決定,毋須憂慮「朝令夕改」。他其後解釋,這樣說並非接到商界投訴,只是明白投資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