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投資之時所犯下的通病,就是利用單一理論去作出投資決定,而不理會投資理論背後的假設是否合理。例如借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可以把市場分為幾類──完全市場競爭、寡頭競爭,以及壟斷等。
以完全競爭市場為例,因為市場上有很多買家,亦有很多沽家,因此每個參與者(玩家)都不能操控價格。只要股價有甚何作偏離其合理值的話,市場便會發揮力量,套戥盤湧現而最終把價格拉回至其合理價值。如果以股票為例,滙豐(005)相信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滙豐並沒有一個單一股東所佔股權超逾一半以上。
每天參與滙豐買賣的人很多,在香港、英國,甚至美國也有。由於滙豐股數很多,所以其市場結構較接近完全競爭。當然,市場氣氛會影響其股價,而個別一兩宗特大的交易,也會造成股價的波動,但這些影響往往只是暫時性的。滙豐股價走勢與其盈利能力有着一定的關係,股價不會突然銳升急跌。因此利用價值投資法等傳統理性分析滙豐股價走勢,相對適用。
如果把相同分析方法應用在一些三、四線股份,便不適用。因為這些股份發行的股數及每天成交量較少,而參與者數目亦不多,玩家的實力差別亦可以很大,特別是那些莊家股,一兩個莊家的活動,足以左右股價走勢,市場結構明顯不是完全競爭狀態,故屬於寡頭競爭市場,甚至是壟斷市場。
在這些市場之中,了解實力玩家的動向,然後再估算股價後市走勢,往往比使用傳統基礎分析方法來得實際。因為股價是由實力玩家所左右,而不是基本因素!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