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內敲定計劃 同步售資產套現<br>港府為基建發債

數月內敲定計劃 同步售資產套現
港府為基建發債

【本報訊】在財赤壓力下,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日終於宣布,會在未來數月擬訂發債計劃,發債所得資金主要用於具經濟效益的基建工程項目。他在立法會上指出,發債未必會與某一個基建項目掛鈎,可能會透過一次或多次發債方式,籌集工程資金。政府估計未來數年每年平均須撥款約290億元進行基建工程。

唐英年重申,政府出售資產的計劃不變,預計5年內將1120億元的資產出售或證券化,其中本年度透過出售部份貸款,以及將政府收費隧道及橋樑證券化,可籌集210億元;04至05年度則預計套現200億元。按其計劃,機場管理局私有化要到05年4月後才會實現。他又沒有否定另一個套現方法,是兩鐵合併會以九鐵資產注入地鐵(066)的方式進行,但要先決定兩鐵是否合併。

今明年度售四百億資產
唐英年表示,政府雖然訂下削減開支目標,但不希望縮減基建項目投資,因為會對其他環節帶來連鎖影響,特別是建造業,而發行債券乃可能的資金來源,鑑於目前利率偏低,以發債開展具長遠經濟效益的基建工程或其他投資項目,讓政府可靈活運用資源,是有利的做法,同時又有助發展本港資本市場,以及讓小投資者多一個穩健選擇。

三十年來曾3次發債
政府在過去30年,曾3次發行港元債券,前兩次均是在財政赤字的環境下,為基本工程計劃融資,分別為75至76年度發行2.5億元債券;84至85年度發行10億元債券;91至93年則是在財政盈餘下,共發行36億元債券,主要為基建項目提供資金及發展本地債市。
對於港府發債取態漸清晰,評級機構惠譽國際高級董事BrianCoulton說:「我們的印象是,現任財政司司長對發債的考慮,明顯相當熱衷,……若政府稍後發行主權評級的債券,我們不會感到出奇。」市場人士則指出,政府努力申請主動委任評級(solicitedrating),相信是為發債鋪路。

惠譽:多元融資應付財赤
BrianCoulton認為,唐英年的發債言論,顯示政府發債的方向愈見清晰,這與當局構思由特定資產作抵押,發行資產抵押證券的做法是兩個發展領域。他指出,當局研究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可避免單靠提取財政儲備,應付財赤支出。
政府透過金管局統籌,今年7月委任滙豐及高盛為評級顧問。被問及惠譽何時與唐英年或金管局會晤,Coulton說作為評級機構,一直與當局保持密切對話。

圖為機場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