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車和三輪車在這個神舟五號登天的世代,不必說已變成出土文物般的交通工具了。
香港的人力車原剩下幾輛,停在香港天星碼頭一角,光讓遊客拍拍照,最近竟全不見影蹤。那幾個駱駝祥子老得像木乃伊,一步挪不了三寸,看來多半已乘鶴歸去。
遺下來最有特色的殖民地交通工具,恐怕要數雙層有軌電車,只可惜再沒有昔日那叮叮噹噹的鈴響。至於大眼雞,本來可點綴一下維多利亞港的餘暉,現在似乎也少見了。
澳門倒好,還保留着老掉大牙的三輪車。只是蹬三輪看來難掙兩頓飽,三輪車伕恐怕跟駱駝祥子一樣,不久也會不見影兒。我們就只能看看《駱駝祥子》、稻垣浩的《無法松的一生》、陳英雄的《三輪車伕》,聊以緬懷而已。
最近在寧波鬧着玩,和兩個豬朋坐了一趟三輪車,就可說過了一點懷古癮。卻嫌車子窄小破舊,坐在上面好比坐老牛破車,顛來晃去。要是換了新車,車伕穿上潔淨制服,像北京那些胡同車伕有個齊整的賣相,我想該可以吸引不少外地遊客。
我們幾人從天一廣場回酒店去,十來分鐘,車費不過八元。街上人車爭路,車伕蹬得飛快,能夠五官四肢不缺抵達目的地,總算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