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亞洲多個國家及地區的乳癌患病率可說是全球最低,死亡率也比外國為低。外國研究人員相信,乳癌的成因與不同地方的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
過多雌激素是引起乳癌的原因之一,而人類主要糧食中的豆類、種子及穀類都含有類似雌激素物質,稱為「植物雌激素」(phyto-oestrogen)。雖然東、西方國家都進食相若食物,但英國的乳癌死亡率比日本高四倍多。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醫院正就乳癌與日常飲食關係進行研究,研究人員指出,人體腸內有多達四百多種細菌,能與植物雌激素產生不同的反應,而不同國家人士腸內的細菌種類大有不同,因此對某國人士有益的食物可能對別國人士卻有害。
例如大豆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在多個國家都被視為能減低死亡率的食物,但在西方的研究中卻發現,大豆可能抑制治療乳癌藥物的功效,更會增加癌細胞生長。
美國康乃爾大學去年亦發現,某些食物及營養能減低死亡率達五成,如多吃高纖維食物、魚及蔬菜能提高患乳癌後的生存機會,尤其進食家禽及奶類產品更能增加三成五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