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火箭上太空,第一位要祭慰的中國詩靈,是唐代的鬼才李賀。
李賀寫過一首詩,詩的意境很怪,在太空回望地球,完全是太空人的視覺和觀點,叫做《夢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李賀發了一個夢,不止到了天上,還一直上了月球。看見了月宮的兔子、桂花,看見珮繫着鸞珮的嫦娥。
但頭四句,還不算新鮮,因為月宮風景,早已很多人說過了。最驚人的是後四句,因為詩人竟然在太空回望地球,隔着一個星海,看見了中國。
他看見蓬萊、方丈、瀛洲的三座山之間的土地,模糊得像一片塵土,其間的河流,像幾注清水那麼小。他看見地球轉動着,中國的朝代,像奔跑的馬一樣急速地轉動着,而中國——別名叫做齊州——由於古代分域「九州」,所以像九點白煙一樣。中國瀕臨的太平洋,像一隻小杯子裏奔瀉的一汪海水。
李賀最不得了的地方,是想像的觀點和角度從來沒有人這樣寫過。唐詩之中地理觀點最高的,本來只有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氣勢孤高,但不過在泰山頂看下來,「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場景空濶,不過是在岳陽樓上看見日光和月色。
但是,李賀的《夢天》,卻在太空萬里的高度回望下瞰,不僅「大晒」,而且還突破時間的局限,在詩中加入了「快鏡頭」:地球上的清水黃塵,人間風景,像走馬一樣,變得很快,這不就是像拿着一個遙控器,在Fastforward嗎?
說中國幾千年有遠征太空的夢想,極為牽強。敦煌的飛天壁畫,不過是飛機在大氣層的高度;杜甫的詩句,不過是乘登山纜車的高度。詩詞和民間說奔月的嫦娥,並不在於星空探險的好奇心,主題是一個女人,不聽丈夫的話,未經批准,亂吃仙丹,會受上天殘酷的懲罰,這不是登陸月球的甚麼人間夢想,而是中國婦女命運的恒常詛咒。
中國的神舟五號升天,傳媒一片讚頌,全是聽了叫人打呵欠的陳腔濫調,包括董特首的甚麼「大好河山,橫遭宰割」,沒有人Paytributeto李賀,他才是中國太空夢的千古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