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如何評價另一些傳媒長期大淡友的文章?我說我天天都讀這些文章。
基本上,我是一名大好友,但大好友更應該天天看大淡友的文章,我維持好友的角色,是因為我以樂觀的角度來看事情。但我也明白,任何事,我不能只看好的一面,而不看壞的一面,淡友的文章可以提醒我時時留意危機的存在。當然,如果有一天,大淡友的文章中不再看淡,則真正的危機大概快到了,因為大淡友可能已經在讀者的壓力之下不敢再看淡,免得被讀者指摘為眼光不準。這時候,讀者們大概多數已經瘋狂了,沉醉於天天上升的股市,這時候,你怎麼能夠不小心?
在傳媒寫投資文章,除非你是用筆名,當錯得很糟糕的時候,可以換個筆名再從頭來過。每一名用真名寫文章的人,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場賭博、賭自己的名氣。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名氣是會因為一場大的錯誤推斷而喪失,因此,大好友在股價長期下跌後,也不敢隨意發表樂觀的言論。同樣的,當大牛市已經運轉了好一段時間,股價正在創新高,有多少名大淡友敢公開唱淡?傳媒要面對市場,市場會為作者帶來壓力。
人們常說,當你看到牛頭角順嫂大談股市時,你就得小心。今日,我為你加上另一個可以捕捉股災的訊號:留意城中所有大淡友的言論,當這些大淡友全部不再看淡時,你真得要小心了。
看好看淡,除了分析能力外,也看一個人的心態。1995年至1996年,《蘋果日報》創刊初期,我是社論作者,立場樂觀,許多人都不同意,他們經常向我發表非常悲觀的看法,我聽了之後,一一感謝他們,之後,我繼續樂觀。但樂觀之餘,我對股災還是很小心的。
曾淵滄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