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策之道:中國基金最新選股策略

Fund策之道:中國基金最新選股策略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銀行儲備率由6%調高至7%,市場憂慮乃當局冷卻貸款增長及收緊銀根的序幕,但從正面角度來看,此舉可視為減低經濟出現過熱的舉措。而國務院決定於明年起削減出口退稅率平均3%,亦有助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和國家財政負擔。對於議價能力較強,或可透過提高產品價格來抵銷退稅影響的企業,影響應不大。
國家統計局發表上季國內經濟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9.1%,當中數據顯示,工業生產如半導體、汽車、鋼鐵及電力,首三季的增長動力依然強勁。
縱然早前部份組別的股份如石化、鋼鐵及其他貴金屬生產的企業股價,因略高於帳面值而被市場借勢拋售,不過筆者相信在外資憧憬人民幣升值潛力,以及內地具備本土復甦的優勢下,非以美元計算盈利、而與A股股價折讓較大的國企股,仍續可看俏。稍後數間保險公司首次公開招股的反應,亦可被視為巿場的測風儀。

進取保守各適其適
由於現時的中國基金經理選股取向已由昔日的全面性變成選擇性,專注於以盈利為動力的企業公司,而非舊式國營企業,組合如何在升巿中保持力爭上游,也值得關注。較為進取者會積極發掘估值吸引的中資股,如德盛鑒於早前政府有意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前月起已把持股焦點轉移至表現落後的紅籌,令其組合近三個月走勢猛漲,表現直迫冠軍首域中國增長基金。首域則堅持一貫選股宗旨,前月已增持消費類股如聯華超市及創維和汽車股。反而上半年表現居先的基金如景順則轉攻為守,把持收費道路及發電廠等增長較為穩定的股份,並進一步減持國企,由次季的五成降至上季尾的三成半,另外亦有吸納於美國上市的網易(Netease.com)。
怡富選股重點有變,減持周期股如鋼材,轉向國內消費股,以及具備資產重組概念的紅籌股,例如負載量及收益率均大幅改善的航空股。基金正吸納電訊股,預期開始扭轉落後表現,從近期此兩類股份走勢表現來看,應可修成正果。滙豐則與怡富唱反調,繼續增加周期性股份,專注投資於原油,鋼鐵,電力及汽車股,以趁中國經濟強勢增長而受惠。
黃敏碩
亨達投資研究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