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分析要曉變通

理財智慧:分析要曉變通

投資者一般運用投資理論去作投資決定之時,往往會犯了一個毛病,就是太過相信單一投資理論。大部份投資理論通常都是邏輯上正確的,例如如果出現了A的話,結果就是B。例如假若出現了壞消息(因素A),結果股價就會下跌(結果B)。知道這樣的規律,並不足以賺錢;怎樣才能知道因素A的出現,才是賺蝕的關鍵。
真實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其中間會有很多不同程度的灰色地帶。如果只把事情看成黑白兩面,在投資之時,便很容易會犯下很多錯誤。此外,投資者亦要明白量會影響到質的道理。例如利用基礎分析方法去投資,實證的結果顯示,基礎分析方法往往只適用於一些大型藍籌股份;如果把基礎分析方法運用到三、四線股份,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為何同樣的分析方法,應用在藍籌股可以,而應用在三、四線股之上又不行呢?

不同股種效果有別
股價的決定,往往是供求問題,而市場中的參與者是甚麼類別人士,亦往往影響着股價的走勢。在藍籌股市場,參與份額最大的,往往是一些大型股票基金。而管理基金的經理,因為是掌管他人的金錢關係(OtherPeopleMoney,簡稱OPM),因此作出投資決定之時,往往比較富理性。基金經理大都學習過傳統的股票基礎分析方法,而事實上他們亦喜歡運用這些方法去作投資決定。
如果有一散戶想投資藍籌股,他應該怎樣做?與基戶大戶對賭,作相反方向投資?還是順勢而行,順從基金經理的投資模式,去估計股票後市去向而作買賣?如果基金經理在藍籌市場之中是最大玩家(MajorPlayer),相信答案顯而易見。這時利用基礎分析去投資,就會事半功倍。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