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CSecurities總投資顧問
MichaelPreiss
人民幣兌美元滙價若改變,對美國經濟有何影響?人民幣升值將使美國出口中國的貨品較為便宜,而中國出口美國的貨品則較為昂貴。在美國出售的中國貨不會按滙率升值的比例提價,因為大多數貨品只有部份工序在中國進行,而且美國零售價包括市場推廣、運輸及其他物流管理的成本。人民幣若升值,其他國家的貨品可能加入市場,與中國貨競爭。
布殊政府表明,中國經濟迅速增長,加上坐擁巨額外滙儲備,有條件在滙率彈性此等重要的全球議題上,表現大國的承擔。中國身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具規模的經濟體系,採用浮動滙率制度,既有助資金自由進出,也可減少宏觀經濟環節失卻平衡。
在過去一段時間,美國與亞洲之間的貿易一直維持良好的平衡。美國向亞洲進口貨品,亞洲各國則運用出口貿易賺取的收入購買美元資產,以免其貨幣兌美元滙價上升。單是亞洲各國央行購入的美國政府債券,就佔了國際總購買量超過四成。
亞洲各國一直透過此途徑,使美國得以填補不斷膨脹的經常帳赤字,效果更超乎華府的理想,其中又以中國為表表者。亞洲國家與日本及西方國家貿易賺取的收支帳盈餘,九成以上透過購入美國債券存放在美國國庫。
亞洲各國(特別是中國)若撤銷固定滙率,逐步讓滙價浮動,將會令美元債券孳息上升,令美國經濟蒙受壓力,甚或擾亂經濟復甦的步伐。
這點簡單不過的道理,既令人憂慮也難以辯駁。令人不禁懷疑,美國財政部長斯諾促請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撤銷固定滙率政策,究竟是否了解當中牽涉的風險。
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即約兩年內),人民幣滙價若改變,不但中國經濟受損,全球特別是亞洲地區的投資也會備受打擊。不過,我認為此事不大可能發生。
若人民幣升值,中國近幾個月才消失的通縮可能重現;以政府開支推動經濟增長的昂貴過程將會延長,精簡政府規模將面臨更多障礙,國營銀行本已嚴重的呆壞帳問題也勢必惡化。此外,美國債市以至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系,都不免受到衝擊,可謂得益甚少,損失甚大。
臨近美國大選年,將矛頭指向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滙率政策,容易贏取選民歡心。然而白宮要是不謹慎行事,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