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富財論:貨真價實的太空股

均富財論:貨真價實的太空股

從來未試過接觸這麼多有關太空的新聞。往時看見關於太空人坐火箭的消息,基本上沒有甚麼感覺,和日常坐巴士返工好像分別不大,但自己人上太空又另作別論。果然是民族意識作祟!

太空科技又貴又高深,並非平民百姓的玩意。尤其是涉及軍方背景的先進技術,又怎會輕易流入商業社會?故此上星期中國太空船升空的消息一經流傳後,反應敏捷的投資者立刻追捧航天類股份。當發現所謂航天股其實是做大廈外牆裝修工程而不是太空工程時,一切隨即打回原形。前後剛好一天,與「神舟五號」的航程相若。
投資者可能會反駁,縱使公司不是開發太空科技,難道不可以是軍方技術民用化?假若如此,搶先一步買入航天股才是先知先覺,堪稱「專業投資行為」。是否可以這樣自圓其說?毋須爭拗,投資者自行看看航天股的年報,即可得出答案。
是否香港真的無法容納真正的太空股?又或者充滿軍事色彩的先進太空科技,是否絕不可以流入商業社會?不妨參考一下科技與股市皆領先全球的美國,看看可否看出端倪。

科技與商業可共存
紐約交易所有一大串公司是從事太空科技業的,明顯地先進機密科技與商業運作兩者並非不可共存,當中的表表者首推洛歇馬丁,投資者就算沒有買賣美股,亦應該有聽過這名字。細心看看有關這公司的資料,投資者就可以推斷香港能否容納太空股。
洛歇馬丁生意瓣數甚多,航空工程、電子系統、太空裝置,無一不是尖端科技。單是有關太空探索,隨便數數已經包括剛剛壯烈犧牲、遠征土星的「伽利略號」導航系統;負責製造及操作探索金星的「麥哲倫號」;當然不少得參與創製及支援哈勃望遠鏡。洛歇馬丁是貨真價實的太空尖端科技股,非一般科技股可以比擬。

真正大客戶是政府
心水清的投資者可能已想到,做這等超級高科技的生意,有本事成為其客仔的富戶不出五隻手指。無錯,洛歇馬丁的生意中,有57%來自美國國防部、20%來自美國太空總署,其餘23%來自國內外的不同機構。中國亦都有幫襯洛歇馬丁,但並非甚麼尖端太空技術,只不過是航空交通控制系統而已。
洛歇馬丁的大客仔是美國政府。從另一個角度看,差不多等如美國政府將科技研究發展部門分拆,外判洛歇馬丁。另一邊廂,為了增加收入,公司亦接其他公司的定單,以彌補政府外判工作的微利。這一家便宜兩家着的方法,香港亦開始出現。早前電盈(008)鼓勵員工離職自行創業,並保證有一定數量的工作外判給創業公司,加上可以有時間及技術接其他公司的生意,這如意算盤不難令有意者動容;兼且裁員成風,難保下一輪的名單自己不會上榜,故倒不如出外搏一搏。
政府是大客戶,有辣有不辣。雖不怕無錢收,但卻可能是有拖無欠,尤其是美國政府靠借貸度日,欠款拖上一年半載毫不足奇。洛歇馬丁的應收帳中,美國政府是大戶,但因為營業額沒有細分有多少比例是政府幫襯,故此難以分析究竟拖欠情況有多嚴重。

所有資料詳細披露
沒錯,這亦是香港投資者在分析本地公司應收帳情況時的難題。年報只有應收款總數,極其量加上帳齡分析,但是否像洛歇馬丁一樣,有個別大戶佔去應收款的大部份?跟這大戶又有多少生意來往?這大戶本身是否跟美國一樣債台高築?欠缺這些數字背後的資料,投資者只可以計算一些數字比例,對真正分析公司投資價值,作用不大。
洛歇馬丁還有一樣有用披露而本地公司欠奉的,是手上有多少合約在手。02年底洛歇馬丁與美國政府還有七百多億的生意簽訂未做,當中有一半已經得到國會撥款。公司一年都只是做二百多億生意,有這七百多億打底,未來想窮都難。當然,還要看看有多少利錢及最重要是否可以收足錢。假如香港公司的年報有多些類似的披露,投資者要分析投資價值就方便得多。
洛歇馬丁雖然有美國政府撐腰,但前兩年都要蝕錢,原因是要為關閉電訊業這雜項埋單計數。可見電訊這行有如刀鋒口上討飯吃,隨時一身傷痕。
美國可以容得下國防太空股,但公司要將全部資料公之於世,讓人隨時翻閱。香港要出現真正太空股,怕要等到「神州十八號」升空那時候。
龔耀輝 均富會計師行高級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曾在此欄刊登之文章可於www.gthk.com.hk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