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大遊行以後,有關香港中產階層的議論多起來了。胡錦濤呼籲本港的富豪要團結中產階層;唐家璇在北京談到香港中產人士有許多怨憤,主要是負資產,收入下降等;陳佐洱在會見香港訪京團時,呼籲香港的中產人士多些參與政治。
香港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說,一個社會的政治要成功,中產人士必須對社會事務積極參與。自由黨改黨徽,在報紙刊大廣告,強調要吸納中產人士參加。
為甚麼從中央到香港的政界要人,都突然關心起中產來了?從鄧小平到江澤民,不都是只強調要「投資者放心」嗎?香港的政黨,不都是講自己是面向草根,或面向工商界嗎?甚麼時候,大家都要爭取中產了?
很明顯,逾五十萬市民參加的七一大遊行,是中產人士為主的遊行。據統計,有百分之六十的遊行者,具大專學歷,撇除了兒童與老者,這是相當高的比例。遊行者的守秩序,溫和的表達意見方式,都說明中產人士是主流。
中產人士平日是沉默的大眾,一旦站出來走上街頭,卻能成為主導社會發展的力量。工商黨的田北俊為此轉態,草根也深受中產人士的動向影響,因此,從中央到香港的政界人士,不得不關心香港的中產者也。
然而,他們了解香港中產人士嗎?唐家璇認為中產人士的怨憤主要是收入少了,這種看法恐怕就帶有只從利益的角度去評斷中產人士意向的偏頗。
香港的中產人士有甚麼特點呢?
一、一般都受過相當程度的教育,是有教養的一群。
二、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而且是社會上消費的主流。
三、因為教育水平較高,能夠憑個人的本事而得到較好的收入,從而享有不差的生活水平。也因此,中產人士多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在法治的保障下,不怕找不到工作,不怕維持不了生計。中產者一般不大喜歡依賴社會保障。
四、因以上第三點的原因,中產者重視個人,重視家庭,重視自由與生活。一般來說,中產者的國家觀念較薄弱。「沒有國哪有家」這種意識,他們無法接受。他們絕對是把個人與家庭放在最優先的考慮次序。
五、許多中產者都是專業人士。因此他們相信專業。即使是一個職業司機,他們也認為是一種專業。對一個法治社會的政治取向,他們最尊重大律師的意見。
六、中產人士不願意社會有變動,是社會的穩定力量。
過去六年,特區政府的種種施政,都在撼動中產者的基礎,包括他們的經濟地位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