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稱認真研究 否認與曾俊華唱反調<br>特首忽認與李嘉誠商河套工業區

董稱認真研究 否認與曾俊華唱反調
特首忽認與李嘉誠商河套工業區

【本報訊】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露,曾與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商討河套免稅工業區的計劃,但未收到具體建議書。他否認與工商及科技局長曾俊華有分歧,並稱要刺激香港經濟復甦,要有新思維,任何工商界的建議,政府都要認真研究,不要擔心被指偏幫任何人。 記者:羅綺萍、陳華雄

正在曼谷準備出席今天開始的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的董建華與傳媒茶敍時表示,曾與李嘉誠討論河套免稅工業區的建議,但他表示不肯定是在李嘉誠上月底向國家主席胡錦濤當面提出的之前或之後。他說自九六年競選特首以來,已有數位商界人士向他口頭提出河套計劃,不單是李嘉誠一人。
董建華承認並無收到計劃書,但同樣會認真研究:「我們現在必須有新思維,外界有新思維,我們都會認真研究,社會上有好多精英提出好多建議,包括邊境工業區。」

平整土地須百億
被問及計劃會否變成「數碼港」翻版,董建華回應說:「任何好的建議,可以增加就業機會,我們都會一個一個詳細去諗,唔好諗話會益邊個邊個。任何人都可以畀意見我,我都會研究。我已講過,現在政府要有新做法,要多聽意見。」
設立邊境工業區的說法,主要是指在深港邊境的河套區九十六公頃地上,興建一個工業區,讓香港工業界在此區域內設廠,聘請港深兩地的工人生產,產品或可免稅進入內地。
贊成者稱此舉可製造更多就業機會,有利本港經濟復甦,部份學者更以一拖三(即聘請一個本港居民即可聘用三名內地居民的生產模式)推算,這個工業區可為本港帶來一萬名就業職位。
有關建議早在九四年已有工業界提出,但政府一向對此抱低調態度,即使九八年,現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出任工業總會主席期間,提出此建議,政府仍未有公開表態贊成。李嘉誠上月二十七日與其他富豪訪京,在會見胡錦濤時特別提出要發展此工業區,即時再惹起本港政經界一片討論聲。但曾俊華其後指此計劃有不少技術問題,單是平整土地便須一百億,業權也非香港擁有等。曾俊華又認為在CEPA落實後,在任何地方生產的貨品,進入內地多數都不必付稅,況且香港不會「再做膠花」。

不過,董建華昨日否認與曾俊華意見分歧,只是在差不多的時間上在不同場合就同一問題作回應。
董建華強調特區政府仍是由他領導,任何決定他都會負責。但他始終沒有正面回應為何聽到李嘉誠的建議後,沒有下達讓曾俊華知道,令曾俊華多次表示未收到建議,並表達對有關計劃有保留的初步立場。

擬發展為汽車城
有傳媒日前報道,李嘉誠是想在河套發展汽車城,並想在旁邊土地興建娛樂城及住宅區,興建相當於兩個嘉湖山莊規模的住宅,有如「數碼港」翻版,藉工業為名,獲得一批廉價土地發展住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