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巨星匯港人眼冤

投資縱橫:巨星匯港人眼冤

特區政府以8000萬元包底的「維港巨星匯」,演出兩場後已暴露了各種問題,之前滾石樂隊是否來港之擾攘更是一場鬧劇。巨星匯的表演仍會一場接一場,政府所受的批評亦會一浪接一浪。
市民及輿論為甚麼一直對巨星匯之安排有頗負面的批評呢?那不僅因為政府安排有欠妥善,更在於政府用8000萬元公帑包底,在現時的經濟狀況以及政府有龐大財赤,自然引起關注。

港府常做冤大頭
政府搞巨星匯,首要問自己這是一項投資還是一項支出,其目的為何?又想達到何種效果?若是一項投資,必然要講回報,若以包底形式進行,顯然不像一項投資,這可能是一項宣傳香港的支出,花費8000萬元做這樣一項宣傳,又是否值得?政府必須給市民一個交代。評估投資的回報一般容易,因為很多時會有數字比較,而要評估一項宣傳的實效,則帶有頗重的主觀性,故不易獲得普遍認同,政府在大灑金錢之前,必須審慎行事。
巨星匯的安排亦暴露了政府的缺點,容筆者以比較直接的方式說出來,就是缺乏商業常識,因此,滾石樂隊的來港與否搞得一團糟,但回顧過往政府的處事方式,這並非一樁偶然事件。
「皇家馬德里」足球隊訪問亞洲作賽,香港付出的戲金顯然比其他地方為高,政府擺明「非買不可」的姿態,人家又怎會不坐地起價?滾石樂隊還沒有簽約,你們便大事宣傳,人家會怎樣議價?若大家不善忘,數年前的迪士尼樂園談判,正是如出一轍。
希望特區政府認真反省,善用港人一分一毫。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