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舟載人太空船升空,由理性的角度來看,對中國各有利弊。
中國得到的益處很多:第一,發射成功,時機很好。美國自太空穿梭機「挑戰者號」失事爆炸之後,太空事業停頓,美國太空總署士氣低落。俄國則固於財政危機,經濟破毀,即使有雄心,也缺乏資金再戰太空。只有中國享有高達百分之十一的經濟增長。此時太空事業有重大突破,對中國的國際形象大有幫助。
其次,神舟五號的成功,為胡溫新體制確立權威。神舟征空計劃一九九二年由江澤民主催,當時正值蘇聯解體後不久,中國加入太空事業競賽,真正的對手只有美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神舟號的發射和回收,胡錦濤代表高層講話,表現得體,主控局勢揮灑自如,沒有如以往一樣突出「共產黨領導」的政治意識形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神舟五號」,強調中國人的光榮。把國家福祉,提升到共產黨的聲譽之上,胡錦濤卑亢得宜,讓榮耀歸於太空人。地面與太空人的通訊權,由國防部長曹剛川喊話,突出了「制度」而不是領袖個人的風頭,如果換了江澤民掌權,必是另一番光景。
第三,神舟五號捧紅了太空人楊利偉,成為中國二十一世紀的英雄偶像。今天的中國,舊的政治意識破產,經濟改革之下的拜金主義抬頭,「三個代表」注重「資本家入黨」,雷鋒破產,億萬富豪的新風頭人物如周正毅、劉曉慶、賴昌星一一入獄。中國的下一代缺乏精神信仰,姚明之類的體育明星類型偏狹,而且要「出口轉內銷」,只有楊利偉可成為辛勤奮鬥的最新典型,有端正道德風氣之效。
神舟五號的勝利,也會為中國帶來外交隱憂。第一,火光一閃,驚醒美國,自此必再戰太空,爭取再拉大美中的太空技術差距。中國可以利用現有的成就,開拓衞星通訊市場,但若投入大量資金,挾民族主義之氣硬與美國無限量競賽,則若前蘇聯一樣,如《泰晤士報》社論警告,把資金投入宇宙的黑洞,追逐一份虛榮,對中國經濟長遠反而沒有好處。
其次,「中國威脅論」必將趁勢再起。中國的太空技術,九成以上可以轉為軍事用途。發射長程導彈的研究,就是發射太空船同步同源。神舟太空計劃由軍方掌控,國防部長曹剛川以全套戎裝亮相,不論中國有沒有軍事野心,必激發美日等國的不安。
像中國太空人說的「感覺很好」一樣,「中國威脅論」只是一種感覺,西方傳媒自會推銷。神舟太空船的新聞,歐美報紙沒有用太大的篇幅報道。英國的大報,只有《泰晤士報》在頭版登了一幅太空人的圖片,配以寥寥幾句說明,重點只是楊利偉在太空艙裏的食物:「包括宮保雞丁和八寶飯」(Kung-paochickenandeight-treasuresrice),迎合通俗的趣味,而缺少技術的分析。社論更以「太空漁船」(SpaceJunk)稱之。與美國的「太空船」(Spaceship)以示區分,富有「東方主義」的獵奇色彩,比起俄國人,畢竟落後了四十年,神舟號的新聞,在西方令政府和科技界重視,民間的興趣不大。
只有董建華在答問時間用二十分鐘讚頌祖國成就,大談清朝腐敗,河山遭列強軍割的「百年國恥」,這類老套獨白,連胡錦濤、溫家寶和中央的宣傳喉舌也不愛提了。中國在漸漸勵進,向一個明天的世界,董班子卻步步畏縮,向一個昨天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