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天在鎮江遊完金山寺,在寺外的通道上,見有家舖子掛着個木牌,上面寫着「高郵雙黃鹹蛋」六個大字。
大陸朋友說,它還有個紅太陽的雅號。紅太陽不必說,是指蛋裏面那個紅撲撲的蛋黃。一蛋裏有兩個紅太陽不打緊,一國裏有兩個紅太陽,天下可真亂上加亂了。
原來大陸作家汪曾祺是高郵人,鹹蛋肯定比雞蛋吃得多,難怪聊起這種家鄉腌鴨蛋,就比得上對自己的腳鴨子那麼熟悉。
據他說,高郵是蘇北水鄉,出鴨,當中的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下的蛋用來腌製鹹蛋。這種名產的特色是質細油多,蛋白柔嫩,平常是敲破蛋的空頭用筷子挖着吃。蘇北那道名菜「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鹹蛋黃炒成的豆腐。蛋則以淡青殼的為上品。
吃這種鹹蛋倒有個秘訣,袁枚在《隋園食單》裏說得十分清楚:「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當地的孩子吃蛋都愛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吃完了把蛋殼裏面用水沖洗乾淨,把捉來的螢火蟲放在裏頭,晚上特耀眼好看。
汪曾祺還發奇想,說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隻螢火蟲當燈泡,照着通宵苦讀,倒不如用蛋殼來裝螢火蟲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