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本周想跟大家談一談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前景。據筆者了解,中國造船總量去年達到461萬載重噸,世界排名第三,當中有60%為出口船。海關統計顯示,中國去年一共出口687291艘船到超過90個國家和地區,船舶出口創滙19.26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中國船舶工業繼續增長。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近期完成的分析報告,中國造船總量今年上半年達到247萬載重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6%,其中出口船207萬載重噸,佔總量的84%;承接新船定單816萬載重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44%,其中出口船607萬載重噸,佔總量的74%;手持船舶定單1980萬載重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1%,其中出口船1488萬載重噸,佔總量的75%。船舶出口創滙14.4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5%;船舶出口到78個國家和地區,成績理想。
筆者很看好中國船舶工業長遠的發展前景,認為行業會繼續成為中國外貿出口的支柱產業。
第一,中國船舶工業佔國際船舶市場的份額目前仍少於10%,中國可望奪取其他造船國的市場份額。筆者認為,中國勞務成本較發達國家低,技術水平及工業基礎又不斷提升,滙價又偏低,中國船舶工業長遠不難在國際船舶市場中爭取更多市場份額。
第二,只要政治和經濟轉趨穩定,國際船舶市場就有增長空間,廣闊的市場需求,亦為中國船舶工業提供龐大的發展空間。
廣州廣船(317)以造船為主業,亦有從事集裝箱製造及修船業務。集團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各類集裝箱24284TEU,完工交船5艘及修船7艘,獲利1003萬元人民幣(去年同期虧損6797萬元人民幣)。集團能在非典型肺炎爆發及船用鋼材價格走強的情況下轉虧為盈,顯示已加強了成本控制,經營環境亦有所改善。
集團今年上半年接獲不少合同定單,共值14.73億元人民幣。由於航運市場轉趨興旺,船東訂做新船的積極性亦提高不少,筆者相信,集團今年下半年的接單情況亦會相當理想,價格及毛利率將有所改善。預期集團2003年及2004年的盈利分別為2800萬元人民幣及6000萬元人民幣,以現價1.63元計,2004年預期PE14.2倍,建議長線吸納,目標2元。
黃穎輝
順隆證券研究部主管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