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3醫科生仁心為懷<br>綜援狀元喪父啟發學醫

港大3醫科生仁心為懷
綜援狀元喪父啟發學醫

【本報訊】家庭靠領取綜援過活的中學會考十優狀元、不惜放棄高薪厚職回流返港的藥劑師、承諾以拯救窮人生命為己任的小妮子,三個香港大學醫科學生各有不同的故事,卻同樣擁有一顆仁心,為成為醫生而努力。
「我父親因為食道癌而死,令我深深體會到醫生對病人和病人家屬係幾咁重要﹗」十優狀元李奇光直言,在父親發現患病至去世的短短半年,醫生給予他們一家人無比的支持,令他印象深刻。

勿浪費讀大學機會
奇光的母親長期患病而不能工作,一家人每月依靠三千多元的綜援金過活。可幸奇光意志堅毅,前年在中學會考取得十優的驕人成績,並在今年透過中六提早收生計劃入讀港大醫學院。他曾參加電視台的《百萬富翁》遊戲節目,贏取了六萬元獎金,現時便是靠這筆獎金及其他獎學金繳付學費。
港大昨日舉行聯招生開放日,奇光以其個人經歷勸勉預科生,報讀大學學科時,必須要考慮自己的興趣所在,否則只會浪費了讀大學的機會。

體會窮人生命脆弱
另一名「過來人」孔力生在美國完成了為期六年的藥劑專業學位課程,並在當地任職保險公司經理。不過,他的理想是改善本港醫療制度的效率以造福社會,所以毅然辭職返港讀醫。
孔力生解釋,醫生是醫療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環,要達成理想,必須先成為出色的醫生。
「細個作文寫我的志願時,我都係寫醫生㗎﹗」醫科四年級的方瀚芝笑說。一次替「無國界醫生」到緬甸工作,更令她體會到窮人生命的脆弱,即使有方法治病,但窮人也會因為無力支付醫療費用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她認為,生命無分貴賤,醫生的責任便是盡力診治每一名病人。

港大昨舉行聯招生開放日,吸引了大批預科生參觀。 馬泉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