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可以不「變」 - 李登

「家」可以不「變」 - 李登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這實在是千古名言。
這位俄國大文豪幹麼要晚年蹺家?只因為再受不了跟他長年不和的老婆。希臘哲人蘇格拉底,在家外能對一國一市抖出滿肚子的人生道理,可憐在家裏對着悍妻竟吭不出一聲。
他最後甘於飲鴆自盡,是為了許身於真理,還是多少為了離開老婆而求解脫?只有天曉得,由此倒可見,家庭對不能齊家的人來說,就是個要揹上一輩子的十字架。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清官難斷家庭事,自大有道理。時至今天,社會進步,倒有人偏要當魯仲連,做個替問題家庭排難解紛的腳色。「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正是這樣一個組織,它的前身是「家庭療室」,由李維榕博士於一九九四年成立;提供的是一種以家庭為中心兼跨專業組合的訓練,以及實際的臨床服務。
涉及飲食失調、智障、青少年問題,家庭暴力、抑鬱症、自殺、夫妻關係和性愛等家庭問題的個案,都是該中心樂於研究和提供輔導的。香港是個複雜的社會,複雜的家庭可數不清,這個研究中心創立得正適逢其時。旁觀者清,它讓許多要鬧家變的家都幸免於變。說實在,生逢今世,我看托爾斯泰和蘇格拉底也得向這個中心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