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號升空,是華人的成就,不必酸溜溜地潑冷水。技術上,無可批評,因為太空探險是尖端科技。但是在包裝方面,傳媒工作者,卻比中國政府和太空人內行。
首先,太空船升空,太空人上天之後說的第一句話,必紀錄於歷史。這句話,力量千鈞,太空人不會說,應該由政府教他說。蘇聯的加加林上太空,第一句話是「我看不見上帝」,代表了共產黨的無神論,向西方下戰書。一九六九年,美國太陽神火箭登月,太空人艾德靈和杭思朗步出太空艙,留下一句世紀名言:「這是我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
相比之下,中國的太空人說:「自我感覺很好」,「自我感覺良好」,在大陸,這句話是用來嘲諷自以為是之人,浪費了最好的廣告時間。即使說一句:「中華萬歲」,也比「感覺很好」有力得多。搞笑一點,說「我在星空見到毛主席」、「我支持董建華治港」,都不乏中國式的幽默感。
太空人與妻子通話:「謝謝你的鼓勵」,充滿「愛人」的革命味道,當然,不能奢望由這種文化培育出來的人會對妻子說:「我愛你,我此刻希望可以和你在一起」,因為在中國,個人沒有價值,只有「黨」和「國家」是至尊。但是,謝謝老婆的「鼓勵」?譯成電訊,廣發世界,全人類都會問:中國男人為甚麼那麼沉悶,那麼缺乏浪漫細胞?
孩子問太空人父親「吃了飯沒有」,而不是問他「有沒有看見外星人」、「太空的星星是甚麼顏色」,加上背景一大堆成人的畫外音在催促,吃飯問題,而不是探索太空,果然是中國人千百年的頭號憂患。
加上升空時跳起文藝滙演的民族舞,有如七一「慶回歸」的「愛國騷」,降落時一大堆人圍過去,把看來頭昏腦脹臉孔蒼白的「英雄」抬出來,不管他的身體狀況和感受,都十分有娛樂性。這畢竟是一個亞洲農業大國第一次乘火箭,而且,總是忘不了他們的「百年屈辱」。
美國人的征月探險,是為了好奇(Curiosity),這是西方文明建設的原始動力。蘇聯的太空之旅,是為了政治,硬要證明列寧不比華盛頓和林肯低檔次。中國的神舟五號,是為了所謂民族尊嚴,對征服太空不是真那麼有興趣,只不過是想征服自己的心魔。
難怪連董建華都扯上甚麼「大好河山,遭受軍割了」,這一天,特區的特首,與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一樣,鄉土味濃郁,都像一個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