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首席講師 史文鴻
「政制民主化」是七一大遊行中市民最重要的訴求,目的是希望特區政府結束小圈子管治及其引發的種種弊端,可惜特區政府對此不聞不問,董特首及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至今仍然噤若寒蟬,使廣大市民再一次失望。
可能特區政府有一個信念,以為目前只要靜待經濟復甦,市民對政府的怨氣便會消減,今年區議會及來年立法會選舉,親政府黨派未必會敗北,屆時政府若仍掌握議會大多數,再推政制檢討時就更好辦,若果民主黨派大勝,則政府到時再考慮適應新政治形勢也不遲。如今若推出政制檢討,可能使競選更政治化,對親政府黨派打擊更大也不一定。
不過,特區這個政治賭博的風險其實很大,經濟復甦可能是把兩刃劍,樂觀地看,經濟不景可能使市民更全力改善生活,無暇顧政治;而經濟好轉可能使市民消除對政府怨氣。但悲觀地看,政府過往施政頻頻失誤及處於弱勢,難免在經濟差時成為市民指摘的對象,到了經濟有所改善,可能使市民更急切要求政改,以保證政府有廣泛社會代表,及去掉因小圈管治所致的頻頻出錯!
七一之後,市民大眾更意識到自己的政治權利,以回應政府在政制檢討上「拖行訣」,首先會使遊行示威爭取政制民主化進一步升級;更具殺傷力的,是在未來選舉中,市民大眾會要求各黨派候選人對政制民主化表態,支持政制民主化的黨派及獨立候選人會得到更多支持。政府在政制改革問題上表現愈無能,只會變相拖垮親政府黨派,使民主黨派在來年立法會選舉有更大機會取得半數議席。拖延的政治代價不容低估。
七一之後,以自由黨為首的黨派,都應明白到單靠功能組別選舉及《基本法》規定的議會配票方法,已經無更好的前景,功能組別中會有新人挑戰太親政府的候選人,會迫使各大政黨不能單靠小圈子間選撐下去,而是要「人民黨化」,亦即要全面走向爭取廣大直選選民中的目標支持者,這個發展要一定時間,也要政府提供一個明確的政制發展藍圖,使各政黨(特別是依賴間選政治大餐的黨派)可走上更寬闊的政治道路。
希望特區政府能透徹理解到過往政治的缺失,正正出自小圈子管治,施政上往往與社會廣泛中產和低下層為敵,連總理溫家寶亦點出特區政府要努力團結中產階級,當然亦要照顧低下層的基本利益。肯定的是,市民大眾都理解到政制不可能一步就會走向全面民主化,但政府也要真具誠意,盡早提出一個政制民主化的全盤發展方案及時間表,讓社會各階層可清晰了解,廣泛討論及謀求共識,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及溝通的努力。政府若連這牽頭的一步都拖延,又怎能算得上是稱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