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二次大戰後,經過數十年的急速發展,很多樓宇都有老化及失修現象,大幅貶值,但只要透過妥善的維修保養,便可延續樓宇的壽命及提升價值。城市大學建築系和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針對樓宇質素,正合作制訂一項名為屋宇價值指數,作為量度樓宇保養質素的標準,及評定哪些樓宇非重建不可。
兩大為此訪問了61名專業人士及私人物業業主,評估有關樓宇質素影響物業價值的18項因素,並以此制訂出屋宇價值指數。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助理教授姚松炎表示,早前已選定一家物業管理公司旗下的15個私人物業作評估,以10分為滿分計,暫定7.5分或以上屬優良基準指數。稍後會按該18項因素,評定市區重建局的重建項目,定出一個維修基準及非重建不可基準水平,估計明年底完成。他希望結果有助業界,以此作為評估樓宇重建或重修後價值的參考準則。
城市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梁以德舉例說,自己99年在英國購入一項物業,至今已升值4倍,證明良好的維修保養,有助提升樓宇質素及價值,「道理好似人入醫院大修之後都會長命咗」。而在是次研究中,他們以薄扶林置富花園及薄扶林花園為例子,印證翻新可提升物業價值。
薄扶林花園在98年重修後,其物業價值上升9%,明顯拉近與置富花園的樓價差距。
記者:林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