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數天的清涼天氣,女士們忙不迭為外在各寸肌膚補充水份,卻忽略了人的整個生理活動亦在換季。踏入秋季,是天氣由熱轉乾燥、陽消陰長的階段,一些呼吸道傳染病容易流行,所以秋季養生最重要是滋陰潤肺,預防及治療宜喝潤燥湯水。常說一天應喝八杯水,其實除水以外,把水果、湯水也列入其中才算是養生之道!
記者:邵超 攝影:梁細權、林栢鈞
模特兒:Julian(SunSpot)
「預防流感可以每日朝早食生大蒜……怕蒜味可以用青瓜拌蒜茸。」
東華三院東華醫院──香港大學中醫藥臨床教研中心朱丹中醫師指中醫稱秋季的呼吸道傳染病為秋燥。秋燥,是瘟病(即傳染病),包括流感和合胞病毒等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因為體質不同,所表現出的病徵也有所不同,分為涼燥與溫燥,在用藥上也有不同。
養生之道應順應四時變化,春天養肝、夏天補心、秋天顧肺及冬天壯腎。秋燥指鼻咽乾燥、咳痰不爽,乾燥容易上火。在飲食上,應該以滋陰養肺、生津止渴的食物來補充身體內的津液。「秋天應該少食辛辣刺激嘅食物,香港人好鍾意煎炸食物,咁樣好唔健康。同時要多飲水,注意補充水份,免得陰陽不平衡。針對呼吸道疾病,多吸收維他命C會有幫助。中醫預防流感可以每日朝早食生大蒜,功效解毒,大蒜有明顯抗菌作用。怕蒜味可以用青瓜拌蒜茸。」
朱醫師說,養生是同大自然天人合一,人要適應四時天氣變化,達到天人相應,但很多人都不明白,尤其是香港人,到了秋天,只會發覺自己皮膚變得乾燥,卻忽略了身體內亦會因氣候變化而作出調節,所以建議了右列八杯「水」,如果能經常服用,可幫助調理身體機能,尤其可以滋陰養肺。
朱醫生又建議四項秋天生活時應注意的事項,再加埋八杯水,秋天再乾都無有怕啦!
1.秋天不要一下子加衫加太多,因人的身體機能會慢慢適應天氣變化;
2.秋天正好慢慢補回夏天所消耗的體力,但切忌暴飲暴食及不做運動,應多吃蔬果;
3.秋天出汗少,更應堅持每日抽十五分鐘做運動的好習慣,但劇烈運動就不適宜。
4.天氣轉涼,有時甚至會颳起大風,但都不應該關閉窗戶,宜多呼吸大自然的氣。
1.杭白菊:清肝明目、潤喉及降血壓,可加冰糖焗水飲。
2.金銀花:清熱解毒,可預防流行性感冒。一両金銀花注入五百毫升水,煲約十五分鐘至三百毫升,最後拌三十克白蜜糖成銀花露(寒底忌長期服用),分三次飲用,一日一次。
3.枇杷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兩至三片枇杷葉用刷去毛,加兩碗水煮沸當茶喝即可,亦可加豬𦟌、南北杏、蜜棗煲湯。
4.梨:梨有很多品種,性味甘涼,入肺胃經,生津、潤肺、潤燥、化痰。營養豐富、保護肝臟及幫助消化,但不宜多吃,尤其是脾胃虛寒者。
5.薑:薑可以增強人的免疫能力,有鎮咳、退燒、減輕疼痛及預防疾病。薑加蜂蜜沖服飲用可疏散風寒。
6.冰糖雪梨湯水
材料:可在湯水中選擇加入雪梨一個,另可隨意加入百合、川貝母、麥冬、苦杏仁、玉竹、北沙參或西洋參各二至三錢,冰糖適量。
做法:把各種材料三碗水煲成一碗,最後下冰糖及原隻雪梨。
功效:以上材料亦可加豬骨、紅蘿蔔、蓮藕同煲,以滋潤肺陰又兼養肺氣,提高呼吸道的抗病力,增強全身免疫力。
7.清燥救肺湯(材料可加減)
材料:石膏一両、桑葉三錢、浙貝三錢、梨皮五錢、北沙參四錢、甘草一至兩錢。
做法:石膏先煲半小時,然後把各種材料倒入,三碗半水再煲二十分鐘成一碗。
功效:清熱、潤肺、生津、化痰止咳。
8.牛奶:具有補虛、益肺、解熱毒、通便及潤膚的功效,早餐喝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