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小童為甚麼會尿床?
A:大部份的尿床問題都是非病理性的,確實的成因未明,但當中包括:家庭遺傳、熟睡難醒、膀胱較小而不能持久忍尿等。有少部分是涉及病理問題,如尿道炎、糖尿病或神經系統問題等。
Q:小童尿床,需要看醫生接受治療嗎?
A:一般兒童要到五歲或以上,才能控制膀胱的功能,避免尿床發生,所以家長可待兒童五歲或以上,才決定應否作出治療。
Q:尿床的治療方法為何?
A:首先由醫生作出檢查,當排除所有病理性的原因後,就可開始尿床的治理。治療方法主要分為行為治療法和藥物治療。
行為治療法的成功率達75%,包括膀胱意肌訓練和自發式治療法,這是需要尿床警鐘器的輔助,配合醫生的指引及父母、兒童的積極參與,例如要求兒童幫手更換床單,或記錄尿床次數等,都有助提升治療效果。
藥物治療包括用作減少尿液份量製造的藥物如Desmopressin,或增強膀胱的控尿能力的如Ditropan及減低尿急感覺的如Tofranil等。但用藥要小心其副作用,而當藥物停用時,亦較易復發。
Q:怎樣幫助孩子治好尿床?
A:首先,家長應明白尿床不是兒童精神或行為失調問題,他們絕對不是藉尿床來刺激或引起父母的注意。尿床對較年長的兒童及父母而言,會產生不舒服的心理壓力,所以責罵並不是正確做法,父母應多加愛心和支持,治療才見成效。有興趣可參考
如有任何健康問題查詢,可傳真:27420542或郵寄予本報,地址:香港將軍澳工業邨西駿盈街8號《蘋果日報》副刊「保健Q&A」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