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三日,中國外交部宣布與利比里亞恢復邦交,該國同時宣布與台灣斷交。大陸與台灣在國際上爭奪邦交國之戰,大陸似乎又贏了一局。但是,大陸贏的是面子,輸的卻是裡子。
長期以來,非洲一些貧窮小國,利用大陸與台灣的外交烽火,奉行「有奶就是娘」的政策,在雙方之間搖擺不定,其目的十分清楚,就是向兩邊要錢,誰給的多就與誰建交。此次與台灣斷交的利比里亞已經是第三次上演與北京建交戲碼,同時其實也與北京斷交過兩次了。這一次,據說是為了拿到聯合國的2億5000萬美元資助。爭取到這樣的迹近無賴的國家,坦率講,也並不是中國外交多麼大的光榮。想必中國外交部也知道利比里亞要的是甚麼,而且也清楚三度與北京斷交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但「輸了裡子」還不僅僅表現在賠錢給國際乞丐,更表現在再一次傷害台灣民心上。台灣民眾雖然期盼兩岸和平,但也並非全然沒有自尊心。眼見大陸一步步縮小台灣的國際空間,民心上的反感是勢不可免的。台灣朝野惡鬥,但在與利比里亞斷交時卻未見在野黨炮轟執政黨,可見反對大陸打壓的民意十分清晰。目前台灣大選在即,陳水扁強力推出的招數之一,無外乎就是挑動大陸打壓台灣,以收趁機凝聚台灣民意之效。中共此次亦似乎對此多少有些認知,一向保持低調,但在台灣雙十國慶之際壓台灣邦交國與之斷交,使以前的隱忍一下子破功,實為不明智之舉。
制訂一項政策,最忌變來變去,自相矛盾。中共對台,既已確定低調處理,冷眼旁觀;卻又在台灣朝野爭論誰得到中共暗助之時,又忍不住出手打壓,我想,最叫苦不迭的應當是台灣國親兩黨吧,這樣的對台政策,比沒有政策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