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功臣逾萬人

幕後功臣逾萬人

【本報訊】參與「神舟五號」研製和發射工作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超過一萬人,有來自軍方,有大學及研究院的學者,更有製造「神舟五號」組件的科技公司,他們都是「神舟五號」成功升空的幕後功臣。

總指揮袁家軍僅41歲
上月中,六名負責研發「神舟五號」各個系統的科學家,獲本港親中商人查濟民成立的求是基金頒予「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分享二百萬元獎金。這六人被稱為「神州六傑」,是中國航天航空業的開國功臣、中流砥柱,是神舟系列太空船的主要負責人(見表)。統領萬多名科研大軍的神舟飛船總指揮袁家軍,就是其中一名主要功臣。
年僅四十一歲的袁家軍,吉林人,八年前以三十三歲之齡成為神舟飛船副總指揮。雖然他曾參與資源衞星的部份系統研發,但並沒擔任過這種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的經驗,之所以被看中,全因為他年輕,且研製衞星時的表現也非常突出。

錢學森張愛萍奠基礎
至於中國航天業的前輩,包括畢生致力國防科技的已故國防部長張愛萍、成功研發中國第一枚導彈火箭的「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錢學森等,他們的努力為神舟五號的升空奠定基礎,同樣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