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興起「免捽鏡」的隱形眼鏡護理藥水,但消費者委員會的測試發現,市面其中部份標示具「免捽」功能的產品,其消毒表現並未令人滿意,消委會指出,「捽鏡」能提高藥水消毒功效;眼科醫生指出,每年有一百三十多名隱形眼鏡用者患眼角膜潰瘍,感染機會較一般人多五倍,不正確清洗鏡片,嚴重更會引致失明。 記者:翁煜雄、蔡建豪
消委會測試七個軟性隱形眼鏡護理藥水樣本,包括五個多功能型號,兩個雙氧水型號;每款藥水經過測試評估其消毒能力,包括細菌浸泡試驗和鏡片消毒試驗,各樣本均能在其中至少一項試驗中有滿意表現,部份更在兩項測試中得到滿意表現。
在細菌浸泡試驗中表現不滿意的Optomate及SOLO-carePlus,在鏡片消毒試驗中卻能夠過關,調查相信是與多了捽鏡步驟有關,而在沒有捽鏡的情況下,Complete及SOLO-carePlus,雖在細菌浸泡試驗表現滿意,但在鏡片清毒試驗卻欠佳。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程伯中指出,「捽鏡」可以快捷有效地消毒鏡片,就算只浸泡鏡片五分或十分鐘,加上「捽鏡」步驟便能有滿意的消毒效果,因此,消費者應使用捽鏡方法,特別是趕時間的人士。
眼科醫生林順潮表示,每日應以清潔劑輕捽鏡片,沖洗後放在消毒劑中,每周亦應以除蛋白液清除鏡片上積聚的蛋白質,因蛋白質會令細菌滋生;若鏡片不潔、破損等,都會引致眼睛敏感甚至眼角膜潰瘍,嚴重患者更會失明或須切除眼球。他說,就算使用免捽藥水,捽鏡亦能增加清潔效能。
他說,本港每年每一萬人有零點六人患有眼角膜潰瘍,戴隱形眼鏡者的機會大五倍,以本港四十萬人戴隱形眼鏡計算,每年有一百三十六人因而患眼角膜潰瘍。
林順潮提醒隱形眼鏡用家應定期驗眼,每晚該自我分別測試左右眼視力,及留意眼球有否損傷等,如有任何不適,先把隱形眼鏡除下,並盡快尋求眼科專業人士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