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港元持續呈強及港股飆升,金管局昨日又接下相等於9.69億港元的1.25億美電沽盤。該局總裁任志剛表示,並不察覺有投機者藉雙邊操控獲利的情況。不過,他不排除當銀行結餘累積至巨額水平(如增至300億元),港滙仍持續強勢時,會向持有港元閒資的銀行收息。但他相信真的要啟動87年訂下的負利率機制機會不大。
金管局昨午在美電處於7.7460/70的穩定水平時,再在市場接下該批沽盤,明日銀行結餘會增至41.66億元,顯示資金繼續流入香港。
滙商認為,該局正行使酌情權,更主動及頻密購入美電並放出港元,推低港息,令銀行在套息動力下吸納美電,使美電回復靠近7.8水平。昨日美電最強曾見7.75,1年遠期美電折讓價收窄至160點子。
任志剛解釋,若港滙偏強幅度,令市民大眾或市場,對聯滙制度的公信力受損,該局便會運用酌情權,「令更多港元流動資金注入銀行體系」,帶動市場買美電進行套戥。
本周五聯滙剛好實施20周年,任志剛是當年參與政策制訂而仍然在任的財金官員,被問及從中長線角度看,當人民幣自由兌換時,港元是否應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鈎。他認為,總結過去二十載經驗,雖然沒有一種制度「十全十美」,凡事總有代價及痛楚,但本港屬開放型又規模小的經濟體系,採取固定滙率是最適合做法,「看不見有其他因素需要改變聯滙制度」。不過,他重申金融政策目標乃財政司司長決定,根據權責分工,該局的工作是協助司長達致有關目標。
港滙在外圍市場近期曾一度強至7.7050,任氏表示對一些交易商來說,港滙可能比較波動,但相對7.8的兌換保證價,偏差幅度不足1%,該局在同業市場接美電沽盤,「係畀市場一些支持,顯示我哋喺度」,但該局並無訂下港滙強至甚麼水平,便入市干預的底線,因這樣會喪失效力。
過去1年本港單在經常帳順差便錄得180億美元外滙流入,他估計除部份由出口商持有作長線套戥盤外,有市場人士沽空了短期港元,因此前陣子港滙忽然呈強時,應該有人輸錢,惟他不排除有人伺機入市,在港滙升勢中獲利,該局在港滙稍為偏強時,並不反對「人哋賺錢」。
出席另一場合的中銀香港(2388)副總裁朱赤則說,若資金持續流入,港元拆息回升機會不高,銀行存款利率現已很低,故與拆息的差距不大,此舉對銀行有一定影響,但相信業界可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