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稅平安:反避稅調查常見問題

稅稅平安:反避稅調查常見問題

上次提過有關納稅人在稅局實地審核和調查的初次會面中的一些要點,今期我們將討論稅局反避稅的初次會面和當中納稅人常遇見的問題。

與實地審核和調查有所不同,稅局的反避稅的調查不一定有與納稅人的初次會面,納稅人只需根據稅局的要求,提供有關的資料和文件供稅局審閱便可。
然而,在一般情況下,尤其是涉及到有關離岸業務稅務安排的反避稅調查,稅局會與納稅人的高層管理人員舉行初次會面,以了解業務的運作細節。稅局希望知道的,是實際運作是否與納稅人聲稱的運作模式一致。因此,稅局會派人員到經營場所跟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會晤,以查詢該業務的實際運作情況。以下是一些在和稅局的會晤中較常見到的問題:
有時候,部門的工作人員會過份強調本身部門的重要性,因而混淆了業務在其他地區工序的比重。例如向稅局表示負責公司全部的銷售決策,但其實有關部門只是負責公司在香港的銷售,海外的銷售實際上是由另一海外公司負責。然而,香港銷售部門的解釋,已足令稅局懷疑納稅人所稱其離岸業務運作模式的真確性,最後令納稅人要提供更多更詳細的資料和文件,以支持其業務的離岸申請。
另外,有些工作人員會因為某些原因故意誇大其部門在香港的工序比重。曾經有一案例,某公司位於香港的品檢部員工,在一年之中大約要花四、五個月時間到中國工作,而在香港的時間只負責一些文書整理的工作;但當稅局問及其部門在香港和中國的工作分配時,該部門員工因為害怕公司會認為他們在香港的工作量太少,因而將其部門在香港處理的工序誇大,最終引致稅局誤會納稅人誇大其離岸業務。

一知半解講多錯多
稅局有時候會問及一些關於其他部門的問題,工作人員可能因對其他部門的運作一知半解而向稅局提供了一些錯誤資料。譬如採購部經理在與銷售部經理午膳時,談及採購部的同事最近忙於在香港找尋合適的供應商,他便誤以為採購部主要的工作地點是在香港。後來銷售部經理被稅局問及有關採購部的運作時,他便對稅局表示採購部是在香港採購物料的。但其實採購部平日都有在海外採購物料,只有在「急單」或其他的特別情況下才會在香港尋找供應商。最後,採購部因為銷售部經理那一句誤導的說話,被稅局查至翻天覆地。因此,納稅人遇到稅局反避稅調查時,應先與員工溝通清楚,以避免與稅局發生誤會,浪費雙方的時間和金錢。
以上只是一些稅局反避稅調查可能會發生的情況,讀者如有不明白之處,可向專業的會計師請教。
洪宏德
羅兵咸永道稅務服務高級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