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方力申去其至愛食肆,他首推位於北角七姊妹道的《新‧水餃姨姨》。乾淨的門面、沒有一般小店的滿門餐牌,老實說,店面不小,卻不是太顯眼,起碼不及同區一大堆風味老店吸引。推開門,準備迎接一臉慈祥的「新‧阿姨」時,只見二十歲未夠,一身蒲Look的「𡃁妹」,抱住粉糰笑着彈出:「姨……姨?」「我係呀!」
記者:陳慧敏 攝影:梁細權、陳盛臣
快手包餃:
$13/5隻$24/10隻
即包即食韭菜餃由《水餃姨姨》傳授,阿茵:「水餃係表姐教我哋包嘅,所以餡料比例我哋會跟足。好似韭菜餃菜肉比例係1:1;津白就要7:2喇。」
正宗北京人小方(方力申),鍾意食饅頭,還愛跟爸爸一起食蒜頭撈麵,不過工作關係,總不好意思開口發放蒜味炮彈,所以食餃子成為小方至愛。自言由北京吃餃子吃到來香港,講功架,方媽媽始終天下無敵:「我媽媽整嘅水餃真係勁好食㗎,連麵皮都自己搓,不過媽媽懶,水餃Size起碼係一般水餃嘅兩倍,我一個月起碼食兩次。」不過工作關係,媽媽的餃子不是時時有得食,惟有周街搵食止癢。小店今年5月開業,小方已經來過不少次,還跟兩位年輕老闆熟絡起來:「呢度啲水餃皮薄又彈牙,但又唔易散,重有好多菜㖭,我最鍾意食菜。」剛吞下口中的韭菜餃,筷子已攻向桌上白菜鍋貼。
剛剛畢業的阿茵跟哥哥兩個都是二十歲出頭,表姐經營《水餃姨姨》譽滿港島,遂決定拜師學藝。雖然專誠請來北京師傅坐鎮,但兩兄妹仍落手落腳,妹妹專修「快手包餃子」,哥哥負責「改良新菜」,開店兩個多月就已經有一班固定熟客,上星期就有客人突然要求即包餃子400隻,作開Party之用。阿茵苦練兩個月,400隻餃子、兩小時即能交貨。然而旁邊負責粗炒的大佬爆料,阿妹每次開壇,全店都屏息靜氣冇人敢嘈,阿茵睩大眼話:「係呀!我包餃子時好專心㗎!你哋唔好喺側邊嘈住我呀!」包餃時間為每日下晝3點下午茶時間,只要你不要口多多「聊」包餃中的阿茵傾偈,包你食到即包即食靚水餃。
由表哥手中傳得的粗炒秘方,連麵條都專登訂做,比一般吃到的更煙韌,然而哥哥勇於創新,將平時懶落街,在家將配料左搭右搭又一餐而「撞出」的新口味搬進店裏,有海鮮醬及肉碎加料,鮮味倍增。
講北京小食怎少得了泡黃瓜?很多人都以鹽水泡黃瓜,可保持黃瓜新鮮,這裏卻寧願揀黃瓜時挑剔一點,有籽的不要、切開顏色不鮮的都不要。怪不得切成小丁的黃瓜粒粒爽脆,只嫌筷子功拙者,吃着吃着有點累。
傳統口味的烤麩比較乾身,這裏以竹笋、冬菇和雲耳一起燜,軟軟麵筋像海綿一樣,吸滿了甜甜的醬汁,營養豐富又有嚼勁,你總忍不住再來一口!
新‧水餃姨姨
地址:北角七姊妹道健康村二期地下12號舖
電話:28119509
營業時間:平日11:30am-10:30pm;星期日3:00pm-10:00pm
除了去《新‧水餃姨姨》可吃到後生仔創業靚水餃外,走幾步過馬路,還找到老一輩的兄妹生意—香港買少見少的竹升麵佳記!這家做盡34年街坊生意,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的老麵店,除了依然用豬油煮食外,還堅持用竹升「跳」麵,打出來的麵才夠韌又夠爽,連雲吞的餡料都是人手剁碎。
由順德運來的南乳,味道和顏色都比一般南乳Sharp,經秘製後更勾起一陣甜味,少了那股嗆鼻的鹹,跟豬手燜得軟腍腍,用來下酒最好!
於「大」就是好的風潮底下,手製雲吞仍保持一口一個易食Size,除了鮮蝦及豬肉外,還加了竹笋和木耳,可謂少見的清爽口味,為的是配合區內老人家口味!
佳記
電話:25641107
地址:北角七姊妹道205號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11:00am-12:30am;星期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