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孚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第一次頒給一位伊斯蘭婦女伊巴迪,這是「九一一」恐怖襲擊、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以後,使人耳目一新的事件。和平和伊斯蘭、穆斯林並沒有分家。
伊巴迪是伊朗的人權鬥士。她的獲獎只是得到伊朗政府審慎的歡迎。伊朗是被美國總統布殊指為「邪惡軸心」的一個國家。伊巴迪的獲獎,證明伊斯蘭並不總是和戰爭、恐怖有緣。諾貝爾獎在這條線上的這次突破,因此特別顯得有意義。
她在二○○○年被伊朗政府判刑十五個月並禁止執業五年。她是一名律師和法官,現在還未能恢復執業。
她的遭遇使人想起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的得獎人昂山蘇姬。她是緬甸的人權鬥士,這些年一直被緬甸政府軟禁。她領導的政黨在幾年前的大選中獲勝,但緬甸的軍人政府卻拒不交出政權,卻把她無理拘禁。各方面對她的援救都改變不了軍人政府的心意,不讓她恢復自由,更不讓她取得應該得到的政權。
於此,我對中國政府不免有意見了。中國和緬甸是友好相鄰的國家,眼見軍人政府這樣的橫行霸道,卻從來沒有考慮運用自己的影響力,爭取昂山蘇姬得到公正的對待,恢復應有的自由。沒有聽說中國政府在這件事情上作過任何努力。現在中國和東南亞同盟國家建立了戰略夥伴的關係,和緬甸的關係更親密了,發言的份量應該更重了。
北京方面也許會說,昂山蘇姬的事情屬於緬甸的內政,中國不便去干涉鄰國的內政。這似乎言之成理,但是善意的呼籲,公正的勸說,總是可以的吧。
我們因此想到中國自己的問題,似乎是去年,曾經有人提出過,諾貝爾和平獎應該頒給中國的「天安門母親運動」。結果是沒有下文。這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是不免遺憾了。
「天安門母親運動」是丁子霖教授發起的,十幾年前,為調查「六四」天安門的死難者,一點一滴,做了許多工作。她們的工作是艱苦的,卻是有成績的,在她們的努力下,查出了一百多名「六四」的死難者,有力地駁斥了天安門廣場沒死一個人的謊言。近年來,她們每年逢到「六四」,都要向中共中央發出呼籲,要求認真展開「六四」的調查工作,向公眾作出交代,對事件進行平反。
她們受到官方的監視,但一直沒受到官方重大的迫害,大約因為她們的事業是正義的,官方不能不有所顧忌。她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應該得到支持,在我們看來,她們也應該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明年是「六四」事件的十五周年,時逢大年,讓「和平」光臨中國、光臨北京、光臨天安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