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大型的演出活動,本是香港的強項;公共醫療衞生事業,香港在亞洲國家與地區中更是赫赫有名。想不到在董伯領導之下,香港在這兩方面近日都栽了大觔斗。這顯示在七一遊行之後,董伯不但沒有「長一智」,而且仍以為自己在「政策」上沒問題,只是「政治」與「公關」沒有做好。他實在缺乏自知之明。
早在上月十七日,筆者在本欄已提到,董政權在邀請滾石樂隊來港的問題上與民爭利,付出鉅額演出費引起香港輿論批評,亦使香港樂壇產生不滿,又未能滿足滾石樂隊希望容納盡可能多觀眾的要求,香港輿情更可能使滾石樂隊感到尷尬,說不定會取消來港行程。結果被筆者不幸言中。倘若董政權不插手此事,由民間專門承辦這類演出的主辦商去辦,讓演出在大球場甚至在維園舉行,那就會是一個圓滿的結局。現在這個局面連邀請本地或亞洲歌手參加「巨星匯」,他們都興趣缺缺也。這真是董政權不自量力,把好事辦成壞事的案例。
香港醫療事業,在亞洲地區一直居領先地位,筆者有些已移民美加的朋友,甚至專程回香港做手術。然而,沙士一役,卻使香港特區政府顯得種種反應都比新加坡、台灣慢,比香港民間慢,比香港輿論的反應慢。沙士過後,按過去殖民地時代的慣例,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必然會委任由公正的大法官主持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去調查處理此役的責任,總結經驗教訓。然而董伯卻一開始就決定由醫療專家去負責調查,並指定要「對事不對人」,以致醫療專家的報告出來,輿論、公眾、醫療界對避談官員責任的專家報告都感不足。在知道立法會要討論成立專責委員會,追究沙士責任時,董政權才放出可以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消息,但又因為未能在立法會籌集足夠票數而放棄此計劃,於是連立法會的保皇黨想轉而支持成立獨立委員會,也失去立足點,不得不支持成立專責委員會。這當然會耗費相當多的精力與資源,但面對洶湧民情,立法會議員也別無選擇。一切只怪董伯沒有一開始就成立包括追究責任在內的公正的獨立調查委員會。
現在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太遲了。現在要把「巨星匯」再交給民間辦,太遲了。一切太遲,是遲鈍老人管治香港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