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港股持續近期反覆向好之勢,外圍變化不大之下,似乎有力突破12000點。筆者並不重視恒指,領教過期指的難度,寧願捨難取易,安心做一個股票投資者,何況現階段更加沒有興趣追入藍籌,恒指突破12000點與否,對財經傳媒可能是大件事,亦有些投資者十分重視,但筆者只以平常心應對。
國企股仍是熱捧焦點,但有部份股份如兗州煤業(1171)、中海發展(1138)及鎮海煉化(1128)等,於尾市迅速回落,對比即日高位有一段頗大距離,整體市場氣氛依然熾熱,可是已經出現了甚多失手被擒的機會,市場戰意濃厚,其實代表投資將會更危險。
筆者早前分段入市,現時則決心逐步套現,不會跟人家瘋狂,短期內不似會逆轉,但經驗告訴我們,升跌循環有序,一段時間後多數又會再有買國企的機會。
何況現在工業股處於捱打的局面,有頗多吸引的股份可以趁低吸納。工業股被冷落,市場氣氛只是原因之一,實際上宏觀上是有些隱憂,首先當然是原材料價格上揚,就算短期內早已有期貨對沖,但生產成本上漲轉嫁客戶,始終是遲早要面對的問題,廠家如何控制成本,以及與客戶議價的能力,都是重要的盈利關鍵。
其次是中國為了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可能會減少出口優惠,另一方面,當美國大選漸近,估計會有較多不利中國的政治言論。筆者認為97年後金融風暴的經驗,反映出中國廠商優勢所在,因此這些負面因素,都應該不會帶來長遠的影響。
其實策略應該是等待更多負面情緒浮現,才重注買入基礎穩固的工業股,但整體投資氣氛良好,美國數據又轉佳,消費市場情緒轉好,可減低廠家壓力,再加上12月已是3月結的公司業績期,今期業績中應有不少突出分子,因此筆者認為已可半力出擊。
不過緊記要留有一手以防萬一,始終有不利因素存在,市場情緒轉壞甚有可能,尤其部份風險牽涉政策,更加不易估計,上次中國收緊銀根,已是一個教訓。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