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前線:<br>踩單車前最少熱身5分鐘

健康前線:
踩單車前最少熱身5分鐘

唔少人都會趁秋高氣爽出外走走,踩踩單車、行吓山親親大自然。但係對於平日極少做運動嘅你,忽然間要郁手郁腳,如果事前缺少足夠的熱身,身體未必能即時適應,唔少受傷嘅案例就係因為咁樣而引致。想玩得開心,又可避免受傷,咁就要跟住做吓以下呢兩套熱身運動。

記者:李敏怡 攝影:陳陶鈞
Models:Brechage、Milly(SunSpot)

單車篇
每個星期六、日,當大家悠閒地享受假期時,卻正是醫療輔助隊的義工孫Sir忙碌的時候。自去年九月,孫Sir便與一眾無償義工在醫療輔助隊三個單車救護站工作,為單車徑受傷的人士進行急救。救護站逢星期六下午、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全日運作,由去年九月至今年八月,這三個救護站共收到1,925宗的受傷個案。傷者九成以上是手腳擦傷,而傷者年齡六成是介乎11至20歲,兩成則是21至30歲,以年輕人居多。

平日缺少運動易中招
雖然大多受傷個案只屬皮外傷,只有40宗較嚴重的須送院治理,但這卻突顯了熱身不足的問題。原因是不少享受單車樂的人士,平日缺少運動,一下子要連續運動個多小時,身體的肌肉未必能準備就緒,以致不少人士因抽筋或體力透支而跌傷,當中尤以喜歡「開快車」的後生仔最易因肌肉勞累而受傷。



行山篇
腳踝位最易傷
除了踩單車外,行山也是秋季熱門的戶外活動。方醫生說行山人士除了一般擦傷外,最易出現的就是抽筋和拗柴。所謂上山容易落山難,大多人受傷的原因是上山時走得太急,以致下山時體力不足「發軟蹄」,加上事前熱身不夠,腳踝位置便成為最易受傷的位置。至於老人家因血液循環比年輕人差,容易出現抽筋的情況,而這也因欠缺熱身運動而引起的。

■醫療輔助隊孫Sir金句「其實體力透支亦好容易引致受傷。」



開車前三招
要避免受傷,踩單車時要量力而為,必要時停下來休息,以免因太累而跌傷。另外,臨出發前需先要5分鐘的熱身運動。以下由醫療輔助隊的醫務顧問方玉輝醫生教你點樣熱身:

■方醫生建議行山時可帶備繃帶作急救用。



行山前熱身
雖然與踩單車相比,行山是較溫和的運動,但通常持續的時間較長,所以事前需作10分鐘的熱身運動。

髖關節:即盤骨與雙腳之間的關節,是踩單車時主要活動的部位。
■左腳屈曲,右腳伸直,右腳腳掌向前並貼地;然後加大左腳的屈曲度,拉鬆大腿內側的筋,再放鬆,重覆十次然後換腳。

腰:這個部位能幫助平衡和控制,所以無論是前後左右都需要拉鬆。
■腰向前及向後彎各十次;然後向左和向右傾各十次。

頸:頸部是不能忽視的部位,尤其是當你踩的是俗稱耷頭的單車,頸部長期向前彎較易疲累,所以也是熱身的重點部位。
■頸部慢慢向前和向後傾各十次;然後向左和向右彎各十次。

■找一處平坦的草地,上半身平躺,用雙手支撐腰部,下半身凌空,雙腳在空中作踩單車動作五十次,可令腿部肌肉放鬆。

■橫向伸直雙手,然後向前交叠,重覆十次。

■再伸直雙手,然後向後交叠,重覆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