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歷愈久的投資者,便愈明白這個世界並沒有穩賺無賠的投資。至於哪種方法勝算才是較高,亦沒有一個肯定答案。有些人利用人所共知的基礎分析方法大賺特賺,例子有美國股神畢菲特,也有些炒家利用技術分析輔以資訊科技術成功賺錢。
傳統的投資學理論之中,有一個效率市場假設。如果市場是有效率的話,無論使用任何分析方法,都不會為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回報。而學術界亦作了眾多的實證研究,嘗試證實市場是否有效率,但結果往往是沒有肯定的答案。有些實證研究顯示市場是有效率的,但同樣有些則顯示市場是缺乏效率的。
為何學術界也有這樣的分歧?這可能是研究的方法及樣本不同,而研究的時間長短,亦對結果有一定影響。我們不妨以右圖來說明:
圖中顯示2條曲線。曲線B是股價的真正移動軌迹,而曲線A是利用股價模型來推算股票合理價格變動方式。如果比較曲線A與曲線B,便會發覺曲線B是在曲線A上下浮動,平均來說,曲線A已可大約代表了曲線B的走勢,只不過在個別時間之中,曲線A的價格與真實價格有些差距。這些差距稱之為誤差(error),而平均來說,這些誤差平均值是趨向零。因此,如果投資時間夠長,曲線A已能代表曲線B股價走勢的方向。如圖所示,如發覺曲線A的斜率(slope)是正數,這代表股價長遠看升,那麼不用理會短期價格波動,長遠必能賺到利潤。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