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歲的李帶婆婆,和丈夫黃維真闊別了大半個世紀,想不到晚年重逢,老伴已身患老年癡呆症。過去幾年,李婆婆為了照顧患病的丈夫,耗盡心血,直至早前因為力有不逮,才將黃伯送入護老院,惟綜援金津貼有限,李婆婆無力負擔一筆住院費,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即時撥款解困。
「我同伯爺公(黃伯)大大話話都有幾十年冇見,估唔到再見番佢嘅時候,佢已經病成咁,乜人都唔認得。」一額皺紋的李婆婆欷歔歎道。
原籍客家的李婆婆,年紀輕輕便在媒妁安排之下,下嫁比她年長三歲的黃伯,並先後誕下一子一女。可惜兩人的婚姻並不和諧,黃伯其後隻身來港謀生,遺下妻兒在鄉間生活。
黃伯來港後一直從事三行雜工,多年來,李婆婆靠務農一手將骨肉撫養成人。這幾十年間,夫妻可謂音信斷絕,直至幾年前,李婆婆驚聞丈夫病重,兩老才再次重聚。
來港初期,李婆婆獨自背負着照顧老伴的責任,說起這段辛酸日子,她不堪回首。「伯爺公已經唔行得,又成日癡癡呆呆,無端端都會攞把鉸剪剪爛晒啲衫褲,要照顧佢,你話我辛唔辛苦?但有乜法子,講到尾佢都係我老公,我唔理佢重有邊個理佢吖!」
奈何李婆婆亦已一把年紀,她本身患有白內障、血壓低及耳水不平衡等多種病症,經常暈眩不適,委實難以長期操勞,在迫於無奈下,李婆婆早前惟有將丈夫送入護老院,交由專人照料。「𠵱家有人幫我睇住伯爺公,至少我都有覺好瞓,不過,弊就弊在我每個月都要勒緊肚皮,幫佢交幾千蚊住宿費。」
李婆婆與丈夫現靠綜援金生活,惟單是黃伯護老院的住宿費已花去五千五百多元,令她大感吃力。「福利署只可以津貼伯爺公千幾蚊住宿費,實在係唔夠,我哋排唔到政府位,伯爺公又病成咁,咪惟有死慳死抵,喺附近搵一間私人嘅畀佢住住先囉。」
為了這筆沉重的開支,李婆婆平日節衣縮食,她紅着淚眼說:「呢大半年嚟,我餐餐都冇啖好食,啲街坊見我咁可憐,不時都會送啲餅乾、雞蛋同餸頭餸尾畀我。」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綜援受助人的個人租金及住宿津貼均設有上限,一般來說是一千二百六十五元,故該署只可勸喻受助人因應個人的經濟能力,物色合適的居所。
李婆婆表示,近日她已四出搜羅資料,希望盡快將黃伯轉往其他收費較廉宜的護老院居住,惟安排需時,短期內未可減輕她的經濟壓力。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了解過李婆婆的處境後,已撥款二千元助她解燃眉之急。捐款編號:C1143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