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遊:<br>馬屎洲石頭老過恐龍

短線遊:
馬屎洲石頭老過恐龍

今日變身地質學家,輕鬆行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又是甚麼自然教育徑,有啥看頭?看石頭。石頭又有何看頭?看距今約2億8千萬至2億2千5百萬年前的沉積岩,比恐龍出現的年代更早,夠看頭了吧……
記者:陳漢榮
攝影:朱迅
模特兒:Chris、Pinky(RichStrategy)

海灘拾貝
起點處有涼亭,歎慣冷氣的Chris又問:「老老實實,行幾耐先?難行唔難行先?」Pinky拍心口說:「來回2個半鐘,跛都行得掂。」由於教育徑就在岸邊,建議在下午2時出發,一來可稍避頭頂上的烈日煎熬,二來時值潮退,路變得更闊更好走。
Pinky埋頭苦幹揀心頭好:「成灘貝殼,唔執走寶。」先走一段盡是貝殼的灘路,Chris也拾得起勁:「我話呢個直頭係『貝殼灘』啦。」馬屎洲其實沒有正式的沙灘,有的只是由礫石、卵石組成的淺灘,在最面層,沙粒只佔少數。至於貝殼,是受海浪衝擊沉積在淺灘,為數不少是蜆殼,因這裏盛產水蜆,附近鹽田仔的漁民也經常來此摸蜆,幫補生計。

■教育徑各景點附近必有傳意牌,提示遊人駐足觀看。

■繁殖時的海藻,可把海水染成一片綠色。

■淺灘上滿布各式貝殼,不乏靚靚之選。

■石罅間不時有小蟹出現,一身保護色,很難察覺。

2億年「老」石
「重有乜睇呀?幾時睇到嗰嚿2億幾年前嘅石頭啫?」Chris開始不耐煩,Pinky作了個禁聲手勢:「有!就好似呢隻蟹仔咁,差唔多同石頭一樣顏色,過癮呢?」除了一身保護色的海蟹,這裏還有海藻、海棠、黃菊、黃槿、秋茄……「𠵱?大樹菠蘿喎?」「呢啲唔係菠蘿,正式學名叫露兜樹,唔食得㗎。」
「到嘞!就係呢堆石頭嘞!」二人連滾帶爬,登上這幅位處東南岸的臨海巨岩,Chris問:「點樣推斷岩石年份呢?」「靠指標化石囉!」所謂指標化石,即是暗藏在石頭裏的古生物化石,這幅沉積岩,內裏有瓣鰓類動物、腕足動物、雙殼動物、菊石等化石標本,這些生物出現在地質年代中的二叠紀,從此推斷,岩石有2億8千萬至2億2千5百萬年歷史,比恐龍出現的三叠紀還要早。

■露兜樹果實,貌似大樹菠蘿。

■路邊小黃菊,馬屎洲遍野皆是。

石都會生銹
再過是龍落水,一組岩石,排列整齊似龍脊,由岸邊伸延至海中,故名之,岩質屬頁岩,經長年累月的差別侵蝕與沉積作用造成。
行行重行行,Chris有所發現:「嘩!嚿石生銹呀?」眼前的沉積岩,破裂表面呈不尋常的紅棕色,原因是含有氧化鐵成份的地下水穿過岩石縫隙,氧化鐵沉積,令石上出現生銹般的顏色;「呢嚿重過癮,發霉㖭!」Pinky這次看到的是石英斑岩,地心的高溫熔液含二氣化硅,同樣穿過岩石裂縫內壁,然後沉澱凝固,最後在表面出現這些白色的條紋與塊狀物。
「唔止呀!重有金執呀。」二人在岸邊撈起的黃色石頭,色澤確有幾分似黃金,難怪之前有漁民誤以為是金礦,說穿了鬧劇一場,掏的只是「愚人金」,正式學名叫黃鐵礦,是由硫化鐵、黏土及其他物質積聚而成的橢圓結核。

■「愚人金」這別號改得好,愚人掏金,金愚弄人。

■白色條狀物,是夾雜在石頭裂縫裏的石英體。

■「生銹」石頭,還會甩色,用腳一擦,鞋底變紅。

■論氣勢,馬屎洲的龍落水不及東平洲。

即興玩過界鹽田仔排釣
意猶未盡,二人決定到鄰近馬屎洲的鹽田仔玩排釣。
即興,沒準備魚竿魚餌,負責街渡接載的吳生說:「去我個魚排玩玩喇,我可以提供手絲排仔,如果要釣得專業,梗係自備魚竿好啲。」工具,有了,最關切問題,收穫呢?「深海排釣,唔差得去邊,畀啲耐性,三兩斤䱽魚、鱲魚、泥鯭走唔甩,好運嘅話,石斑仔加餸囉。」耐性,二人欠奉,三分鐘熱度,釣了1小時,魚籠裏,好好醜醜也有半斤泥鯭加1條黑鱲。

■入秋風涼水冷,排釣不會太熱。

■收穫還可以,回家有一頓泥鯭粥。

教你認石
Chris在乘街渡途中問:「馬屎洲?好多馬㗎,個名好怪喎。」Pinky解釋:「正確名稱叫馬屎洲特別地區。」「有幾特別呀?」「等陣上岸你咪知囉。」翻地圖,馬屎洲特別地區指的是吐露港4個小島,包括馬屎洲、丫洲、洋洲及一個未命名的小島,上面的自然教育徑每隔一段便設有傳意牌,介紹島上奇特的地質面貌。

交通 大埔墟火車站乘20K專線小巴到三門仔總站下車,見三門仔漁港,後有街渡前往馬屎洲

吳生漁排街渡
排釣收費:$80任釣
街渡服務:每程$10
電話:6283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