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三十五年,鍾小芬做足三十五年官太,見盡官場滄桑。鍾小芬憶述:「殖民地以前,階級觀念好重。Michael初入政府,我們這些細官官太出席聚會,沒有地位,幸好我好自信,不當一回事,但我當時已跟自己講,有朝一日我做高官官太,一定不會要其他細官太看人面色。」
例子?「出席聚會,孤苦伶仃,沒人理你,你不知向左好還是向右好。你跟人打招呼,有些人當你透明……」她覺得英國人比較冷淡,社交禮節多,反而回歸後內地官員較熱情,出席聚會較輕鬆、隨意。
但她強調,丈夫上班是官員,下班就是普通市民,假期一樣會陪她到街市買餸,她並不覺官太地位與別不同。
孫明揚的招牌鬍鬚,原來也隱含官場文化。鍾小芬說,孫是沙田第一個政務專員,當時社會風氣崇洋,外界經常誤會孫一個外籍下屬才是專員,孫遂開始留鬚,讓人容易識認「有鬚嗰個係專員」。
八十年代初,孫明揚升官做憲制事務司(即現時局長),鍾小芬自言不特別興奮,因為她覺得:「應該嘛,我老公叻過咁多人。」反而孫調職當時被認為重要職位的政務司(民政事務局),她曾告誡丈夫:「有些人對你好是因為你的位置,不是因為你。天下沒有免費午飯,總要回報,可免則免。」
外人覺得孫明揚圓滑,但在太太眼中,則是另一回事:「他不是圓滑,他只是不會衝口而出,沒信心不會做,跟足程序。」但她承認孫近年性格有改變,更把功勞歸於自己:「他最怕跟人打交道。他覺得自己有料,不必講,人家也會知。但我跟他說,如果你不推銷,孤芳自賞,人家要多好多時間才知你長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