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人相輕 - 鍾偉民

麵人相輕 - 鍾偉民

澳門人很會吃麵,香港人愛吃麵,但難在自己地頭找到好麵,於是,人來了,不嫖不賭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找麵」。
要找,當然都找名店。澳門賣雲吞麵的,甚麼六記、黃枝記、明苑、松苑……本地人,各有心水選擇,我吃過幾家,有好的,有曾經好的,有絕對徒具虛名的;不僅麵店多,「麵評家」也多;某天,路經水坑尾的荷蘭園正街,見一家雲吞麵店門前都是從報刊裁下來的「食評」,暗想:「說不定也可以在專欄裏點評。」進門一坐,見老闆忙着跟食客高談闊論,論的,都是人家的短,自家的長;人家成名,是某某食家唱紅的;他這家「名店」,是有麝自然香的;老闆自信,好現象,但招牌貨雲吞蝦子撈,很尋常。來一盤牛腩吧,硬得咬不開。偶然跟人說起,原來饞嘴朋友經歷相同:老闆很忙,忙着吹擂和抹黑;都說文人相輕,其實麵店老闆的相輕和暗鬥,更嚴重。
我愛吃伊麵,澳門人在雲吞麵這個戰場上較量的多;伊麵,倒是鮮有作主打的。有這麼一個故事:以前山東省有個官爺生日,同僚難免要捎了鞋油去賀壽,都盼他早日歸西,好僭代肥缺。某官員送麵,途中,家僕跌了一跤,麵條散落一地,還沾滿塵土。賀禮毀了,怎麼辦?半途折返,家僕怕主人大刑侍候,乾着急;然而,急中生智,他把麵條拿回自己家過油炸了一趟,既洗掉泥土,又讓麵條生輝。錯有錯着,竟然大獲好評。因為官員姓伊,這油炸麵,就叫「伊府麵」。
是真是假,不必深究;好吃,誰管你有名無名,傳統不傳統?由雲吞麵想到伊府的炸泥麵,想得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