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城 - 陶傑

海底城 - 陶傑

美國有一個呆蛋,用十年時間「考證」,認定相傳史前沉下海底的阿蘭蒂斯城,就在塞浦路斯海岸外東南二百浬外的地中海。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阿蘭蒂斯城只不過是一個神話。雖然柏拉圖在對話錄中提到過這座湮古的海底城,但柏拉圖也是聽別人說的。公元前六百年,有一個埃及史學家,名叫蘇倫,聽別人說海底有一座這樣的城市。就像今天的政府高官在爭拾美國人的快餐式勵志書《誰偷走了我的乳酪》、TippingPoint的口水尾而大談心得一樣,三百年後,身為雅典街頭名嘴的柏拉圖看了蘇倫的論述,也到處對人亂吹,說很久以前,有一座城市,名叫阿蘭蒂斯,後來沉到了海底。

柏拉圖論說阿蘭蒂斯,也有政治目的。他是藉阿蘭蒂斯來影射當代的雅典——阿蘭蒂斯有先進的司法,有精緻的藝術,有智慧和文明,而雅典就是阿蘭蒂斯精神的繼承者。
柏拉圖這樣說,當然是在擦希臘帝國的鞋。那時候,「知識分子」不一定都批評時政,像莎士比亞,寫了一部《亨利五世》,就是在曲線擦伊利沙白女王一世的鞋,藉亨利王的英明來吹捧當權者。中國的讀書人,對時政不滿,才發明了一個叫桃花源的地方,影射皇權統治黑暗,想找一個理想天堂。
阿蘭蒂斯也不是無緣無故沉進海底的。許多百萬年以前,歐洲和非洲連在一起,地中海本來是歐洲大陸的一個內湖,後來在直布羅陀的地方裂開一個口,大西洋的海水湧灌進來。今天的塞浦路斯島,本來與土耳其相連,西面的海水沖進來,東面自然水淹,阿蘭蒂斯隨着土耳其大陸的低窪地被洪水淹沒了。巴比侖的古神話《吉爾格瑪殊》(Gilgamesh),舊約聖經的挪亞方舟,都有洪水的記載,就是指淹沒阿蘭蒂斯的那一場史前大洪。
這一切考證出來了,在香港人的眼中,又怎麼樣呢?這位美國學者花了十年,向一家海洋石油公司申請了三百六十萬港幣作研究經費。十年前,三百六十萬元可以買香港兩座中產階級的單位,到了一九九七年,樓價已經暴升一倍,隨着五星旗升起,馬上出貨,可以賺一倍。然後租住公寓,到了今天,他就可以以自由身,觀賞着洪水一樣的「自由行」大陸遊客齊蹲在鬧市的街頭,他一面呷着紅酒,一面慶幸:幸好,我爬上了高地,從前的繁榮的香港,已經沉下海底,那是另一個在一夜之間消失的東方阿蘭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