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一生活在恐懼中」

「注定一生活在恐懼中」

「任何人在伊朗推動人權,便注定從生到死都要活在恐懼中。但我已學會克服我的恐懼。」聲線柔弱的伊巴迪,在四年前一次訪問中這樣說。過去二十五年來,她在伊朗致力爭取人權民主,推動婦孺權益。大膽敢言為她贏得今屆和平獎,曾幾何時也讓她身陷囹圄。

全國首名女法官
七九年伊斯蘭革命前,伊巴迪出任全國首名女法官;革命後伊朗奉行伊斯蘭律法,認為女性不適合擔任此等職務,她被迫辭職。其後她返回修讀法律系的母校德黑蘭大學任教,並當律師,以接別人不敢接的案件聞名,協助過不少異見人士。
九十年代,她為備受爭議的作家薩庫希打官司,開始與政治和異見人士扯上關係;九七年她參與支持民選總統哈塔米上台的運動。二○○○年六月,她被指散播一盒錄影帶,內容稱一名極端伊斯蘭武裝組織成員與國內保守派政客有關,遭拘禁三周。
在獄中她寫道:「我憤怒得想以湯匙在牆上刻着:我們生來就要受苦,因為我們生於第三世界。」後來她獲改判緩刑十五個月,禁止執業五年,至今仍未可再接官司。
身為回教徒的她,主張重新詮釋與改革伊斯蘭,融合民主、平等和言論自由等現代社會理念。她常說不會到西方尋求政治庇護,要繼續留在祖國挑戰當權者和建制:「問題不在於伊斯蘭,而是父權文化。像擲石,在可蘭經中根本沒有依據。」
今年三八婦女節她更直言:「我們的父權社會有病,他們不尊重給予他們生命的母親們。」她致力推動家庭法律改革,尤其離婚和繼承權。在伊朗,男性可隨意離婚,女性想離婚卻要經歷漫長的司法抗爭,最後往往放棄。
她也有和聯合國兒童基金合作,推動兒童權益。她在國際間具知名度,曾獲「人權觀察」和「國際特赦」等組織表揚,前年獲頒「拉夫托人權獎」。她亦是作家,寫過不少有關人權的文章和書籍。
伊巴迪曾留學法國,已婚,有兩名已成年的女兒。她的丈夫塔瓦索利安對於她獲和平獎非常高興,說:「這是伊朗改革派的大日子,對於她和國家都好。」
綜合外電報道